这是一场全民学法守法用法宣传教育活动;
这是法治吴忠建设的生动实践;
……
自2016年开始,又一个以5年为周期的普法规划在吴忠上下全面铺开。在新一轮法治建设的号角声中,吴忠市顺应新形势、立足新起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让法治成为未来发展核心竞争力重要标志的要求,以学习宣传实施宪法为重点,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为抓手,以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机制为动力,加快推进法治吴忠建设。
红寺堡区被评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区;
吴忠市被评为全区“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
吴忠市全国信用体系监测城市排名由233名提升至125名;
……
回眸“七五”普法工作,法治精神宛如一颗富有生命力的种子孕育、开花、结果,遇事找法、依法维权理念深入人心,普法悄然改变着每位吴忠儿女的生活。
“聚法治之力,筑发展之基”成为吴忠人民的共识,良好的法治环境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速剂”。当前,吴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显著增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突出“领”字 凝聚全员普法合力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法治是地方长治久安的根本,更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保证。
成立市委书记任主任的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市、县设立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由一名常委任组长,乡及部门“一把手”担任本级普法领导小组组长;
各部门制订了“四清单一办法”,细化重点任务,明确阶段目标,压实工作责任,将普法工作分别纳入精神文明、平安建设、综合治理和效能目标考核;
市人大、政协将普法工作列为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开展了普法专项调研和人大评议司法行政工作;
……
这样的阵容和力度,预示着我市“七五”普法工作迎来一个不一样的春天。
普法骨干队伍分别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农村等场所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他们从村民身边常见的案例出发,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教育引导基层群众增强法律意识,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想自觉。群众纷纷表示,讲座内容丰富,贴近基层,学到了许多法律知识。
5年来,我市组建了112名普法骨干队伍、220名普法讲师团队伍和260名普法志愿者队伍,全市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全覆盖,并在全区率先实现了“五星级”司法所全覆盖。
突出“活”字 将形式活化寓教于乐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有句名言:“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关键所在,就是让人们知法懂法、近善远罪。如何让人们知法懂法,这是我市“七五”普法期间一直探索、创新的问题。
“不学不知道,没想到用微信乱发虚假信息也是违法的。今后干什么事要多动脑筋,先想想合不合法。”听了法治百姓宣讲团法律“进农村”宣讲后,利通区金银滩镇村民马存亮说。
现如今,这样的场景在我市的社区、企业、学校、农村随处可见。在吴忠,无论你是徜徉在绿树红花的广场,或是漫步在城区的大街小巷,法治文化充盈满目,法治气息扑面而来。
5年来,我市共举办138场次法治文化活动;大力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搭建“微平台”,开设“微课堂”,唱好“微型戏”;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开展集中法治宣传46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10.1万人,发放宣传资料30万余份,接待群众咨询4.5万余人次。
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全市建成法治文化公园7个、法治文化广场26个、行业(专业)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5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训)基地8个、村(居)法治文化宣传阵地504个,实现了县有广场、乡有阵地、村有专栏的“三有”目标。
……
这些形式多样且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是我市抓好宪法学习宣传和“七五”普法的具体行动。法治精神、法治理念逐步根植百姓心中,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一种自觉。
5年来,我市共举办各类“以案释法”宣讲800余场次,刊登“以案释法”案例700余篇,播出“法治吴忠”栏目100期,发放“以案释法”宣传资料20余万册;还开展了“德耀吴忠”“诚信吴忠·你我同行”主题实践和“最美吴忠人”“守法好公民”“法治模范”等评选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共选树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6名,自治区道德模范475名,吴忠市道德模范450名。
今年以来,我市共发布“我身边的战‘疫’模范”355人,选树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2人,发布第三届吴忠市“新时代好少年”17人,2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38人被评为自治区“守法好公民”,18人被评为宁夏“法治模范”。
数字在这里已不枯燥。这样一组组数据可以佐证我市“七五”普法工作的点点滴滴。
让法律之光普照。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七五”普法工作,夯实普法工作责任制,以“法律八进”为载体,将企业、农村、社区等领域作为普法的关键领域,促进“七五”普法向基层延伸——举办28个主体班,培训1229人。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创新实施“1365+N”青少年毒品预防宣传教育新模式、幸福联动“125”工作模式。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率先在全区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累计培养“法律明白人”骨干2400人、“法律明白人”约7万人。
突出“实”字 推动普法向服务转变
在利通区上桥镇流传着一句话:“有事情找李学明。”老百姓口中的李学明,是上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他多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一件件发生在群众之间“扯不清”的纠纷都被他出面“扯清了”,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矛盾不上交。
这仅是我市建成覆盖农村、城市、单位、行业的人民调解“四张网”,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的一个缩影。
我市率先在全区构建了人民调解“四张网”,经验在全区推广。创新警司联调“1+2+N”运行模式,将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纳入调解网络,推动调解与普法相结合。5年来,调解案件8883件,调解成功8366件,成功率达94%。
全市共打掉涉黑涉恶犯罪团伙35个,抓捕犯罪嫌疑人436人,破获案件701起,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总价值62771.31万元,党纪政务处分124人。政法机关用行动回应百姓期待,进一步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我市还积极构建“城市半小时、农村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将城镇下岗再就业人员、失地农民等低收入群体、建档立卡户和军人军属等纳入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全市建成法律援助工作站97个,有法律援助联络员801人。5年来,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8973件,为群众挽回损失3.1余亿元,提供法律咨询3.8余万人次。
制订下发了吴忠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吴忠市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改造提升了市、县、镇(街)、村居(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全市共建成7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50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526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每年投入公共法律服务专项资金420万元。5年来,共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等专场活动1000余场次。
……
一件件创新之举、一次次真情服务,赢得了企业和百姓真心点赞。
突出“治”字 深入推进依法治理
法治政府,必然奉行良法之治。
吴忠市棚户区市政基础配套设施项目胜利西街一标段资料员丁静,在项目审批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热情指导下,感受到了办理项目审批的“吴忠速度”。丁静回忆说:“从网上提交资料到拿到许可证,只用了3天时间。”而此前,审批同样的手续至少7个工作日。这样的变化,来自于我市改善营商环境、全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释放的红利。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经验做法在全区推广,这只是我市深化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一个缩影。
2019年,吴忠市法治政府建设第三方评估位列全区五市第一。
制订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25条、招商引资优惠政策12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3.98亿元,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建成信用吴忠门户网站及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综合信用排名位列全国地级市第132名。
成立法治、科技、教育、农业等15个专家顾问组,聘请104名专家组成咨询专家库,市、县两级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普遍建立,市直34个执法单位聘请了法律顾问。
……
我市扎实推进科学立法,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主导作用、政府的主体作用,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点工作,制订了《吴忠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6-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等文件,落实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将学法普法情况列入法治政府建设重要内容。
深化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化依法治理,抓好民主法治创建活动。
成立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推进依法治理;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实施“55124”村级治理模式,乡(镇)综治中心、村(居)综治工作站建成率达100%,实现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基层网格员“五级联动”;
确定了99个县级、20个市级“法律八进”创建活动示范点,有效夯实了法治吴忠创建基础;
……
普法是国家安康的基石,守法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我市在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道路上,收获累累硕果。我市荣获全区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单位称号,青铜峡市、盐池县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称号,利通区胜利镇永昌社区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记者 冯荣)
相关推荐
-
2020/08/10
-
2020/08/10
-
2020/08/11
-
2020/08/11
-
2020/08/11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