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哞……哞……”隔着圈舍,远处就能听见阵阵牛叫声,走近一看,十几头牛正低头吃着草料,时不时还向外张望。这两天,贫困户姬国祥正在精心呵护着他的这些“宝贝”。
姬国祥是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利原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是村里的“贫困户养牛大王”,12头牛是他致富的“宝贝”。
“养牛我很在行。”姬国祥一边铲起饲草喂牛一边说。妻子鄢生莲则拿起扫帚一边打扫牛棚,一边说:“要说搬迁这些年的生活,让我们越来越踏实。你看,就是这些肉牛让俺家脱了贫。”
姬国祥一家3口于2009年从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搬迁至此的。自搬迁来,姬国祥夫妻俩靠着种地和外出打零工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6年,妻子鄢生莲重病不起,一家子的生计压在了姬国祥一人身上,他家也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以及驻村工作队和相关单位的帮扶下,姬国祥贷款开始养殖肉牛,从最初的4头肉牛到现在累计存栏12头。终于在2019年,他家成功摘掉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帽子。
“脱贫要靠自己,要靠劳动,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这样,你一辈子也富不起来。我就想今年在生活开销上稍微紧一紧,把钱继续投到养殖业上。”姬国祥说。
笨鸟能先飞,勤劳助致富。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利原村建档立卡户海小林的勤快和吃苦是出了名的,他是村上第一个认领牛棚的养殖户,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村里其他贫困户也念起了养牛“致富经”。贫困户姬国发养了6头大牛、2头小牛;贫困户姬国学养了16头大牛;姬小军养了8头牛……他们也稳定脱贫。
“自2019年建成扶贫产业肉牛养殖园区,积极协调银行为入园发展养殖的建档立卡户贷款,通过集中发展养殖,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了无资金、无场地及务工难的问题。园区不仅辐射利原村的建档立卡户,周边渔光湖村、利同新村的建档立卡户有意愿的也可以入园,让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激发内生动力助力脱贫致富,真正做到了变‘输血式’脱贫为‘造血式’脱贫。”该镇党委书记刘少荣介绍,扁担沟镇因人施策、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不仅靠“输血”,更坚持“造血”,让更多贫困群众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蹚出致富路。(通讯员 张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