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位置:首页 >推荐
写在群众脸上的幸福“答卷”

     又是一年丰收季,红寺堡区种植户开心地摘着自家的葡萄(摄于10月9日)。

     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同原村村民马海仓在家里养了15只羊,在合作社养了12头牛,发展养殖业让他奔小康更有信心(摄于9月25日)。

     盐池县花马池镇皖记沟村村民王建武看着收获的山药,脸上露出了笑容(摄于10月13日)。

     盐池县王乐井乡牛记圈村小沙窝自然村将红葱、土豆等纳入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进行发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摄于10月13日)。

     在利通区高闸镇韩桥村,黄澄澄的玉米让村民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摄于9月28日)。

     同心县田老庄乡套塘村村民的红葱卖了个好价格,村民喜笑颜开(摄于11月7日)。

  近年来,为了真正实现有效脱贫、不返贫,我市摘“帽”不摘责任、脱贫不松帮扶,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走出了一条特色脱贫之路。

  养牛、养羊、种地……盐池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政策、扶贫干部的帮扶下触底反弹,盖羊圈、有产业、数钞票……该县率先脱贫摘帽。

  易地搬迁,贫困群众搬离贫瘠闭塞的深山,易地搬迁安置后续产业园、扶贫车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技能培训……在吴忠市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这样华丽转型的村庄不在少数。

  产业扶贫,贫困群众的钱包逐渐鼓起来;文化教育扶贫,贫困群众有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拔穷根、同富裕。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如今,如果您问吴忠市的脱贫户:“您觉得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很多人都会笑着回答:现在的生活是做梦都想不到。

  无需刻意找寻,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灿烂笑容,就是最好的答案。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写在群众的一张张笑脸上。(记者 冯荣 张丽坤)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无评论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