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在青铜峡文化演艺公司的排练室,演员们正在练习基本功。
演出前,演员们在后台化妆。
演出空隙,演员们抓紧时间吃饭。
11月4日,在青铜峡文化演艺公司的排练室,编舞老师指导演员排练,演员们一遍遍合着鼓点节奏。
编前语:
文化工作的根在基层。有这样一批人,他们跋山涉水为群众送去电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走乡串户为群众送去精彩节目……他们用坚守和奉献,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让农民掌握了致富技能、孩子获得了欢乐,乡风为之一新……随着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评选表彰名单的公布,我市利通区金积镇综合文化站、青铜峡文化演艺公司、青铜峡市小坝镇新林电影放映队榜上有名。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去了解他们的故事。
12月4日,天空飘着小雪,屋外十分寒冷。在青铜峡文化演艺公司的会议室内,该公司总经理哈吉军和同事们正在热烈讨论、打磨着新的剧本。
在讨论过程中,当有人提出舞台表演过于单调,要多运用声光电等技术丰富表演形式时,哈吉军说:“丰富形式很重要,但是我们的表演舞台在基层,作品内容一定要接地气,要用大家听得懂、看得明白的表演方式。”哈吉军的一席话,得到了创作人员的一致同意。
在该公司的练功场上,演职人员正在进行基本功训练。演员张叶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观众的肯定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作为宁夏唯一的基层专业戏剧院团,青铜峡文化演艺有限公司每年坚持送戏进军营、进乡村、进企业、进景区,演出250余场,为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送去了丰富的文化食粮。
为了继承和弘扬传统戏曲,该公司将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故事搬上了舞台。编排的秦腔小戏《过草地》是根据小学语文教材《金色的鱼钩》改编,讲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时,3名小战士因伤病掉队,为不影响大部队行进,炊事班长留下来照顾他们,历尽艰辛走出草地而自己却永远倒下的故事。哈吉军说:“我们每年都坚持送戏曲进校园。秦腔小戏《过草地》,学生们都能看得懂,很受孩子们的欢迎。今后,我们还计划将《东郭先生和狼》《滥竽充数》等故事也改编成秦腔小戏,让古老的秦腔焕发新魅力。”
青铜峡文化演艺有限公司前身系成立于1956年的青铜峡市文工团,有着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60多年来,青铜峡文化演艺有限公司以深入生活、扎根基层为立身之本,立足本土,“走地方文化资源挖掘之路”“走精品剧目创作之路”,先后创作出《大棚情缘》《沙海春兰》等200余部歌舞、小品、剧目。该公司长年为基层群众演出,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老百姓的剧团。(记者 丁宝萍 金方华)
相关推荐
-
2020/12/01
-
2020/12/01
-
2020/12/07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