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青铜峡市陈袁滩镇袁滩村,一座座农家院落干净整洁,宽阔平坦的道路直通各家。置身其中,整个村庄安静而祥和,犹如一幅美丽画卷。
利通区东塔寺乡白寺滩村村民鲁淑花正在清扫自家庭院(摄于11月28日)。
在利通区东塔寺乡白寺滩村积分兑换点,魏发林正在整理兑换物品(摄于11月29日)。
宽阔整洁的道路、景色宜人的庭院……近年来,我市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生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深入开展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丑”等突出问题,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乡融合发展快速推进。
11月28日,在青铜峡市陈袁滩镇滨河新村,农户门前的道路宽敞整洁,村道上见不到垃圾,也没有牲畜粪便,农家院里扫得干干净净。村民姚淑玲将剥掉的菜叶扔在门口的分类垃圾箱易腐垃圾桶内。她说:“这一绿一黄垃圾分类箱,就像两个哨兵,天天提醒我们要分类投放,大家逐渐就习惯了。”
在滨河新村,不时有保洁员巡视、清扫,房漂亮、院整洁、水清亮、路畅通。姚淑玲说:“以前,我们都是将垃圾扔到门口的大垃圾池里。冬天还好,一到夏天,臭得要命。现在,分类垃圾桶摆到了家门口,每天都有保洁员来清扫垃圾和专门的车辆来清运垃圾,村里的环境越变越好,心理感觉很敞亮。”谈起近几年村里的环境变化,陈袁滩镇袁滩村村民马正德也是笑得合不拢嘴,对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点赞。经过全村上下共同努力,辖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面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农村人居环境,严格按照人美、院美、室美、厨厕美和村庄美的标准,积极引导广大村民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带动大家养成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实现庭院美化目标。
为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我市先后投入运营经费1.93亿元,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引进第三方“康洁为民”“黄大姐”环卫保洁公司,配齐城乡生活垃圾转运设施,全市设置垃圾箱90107个,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垃圾填埋场43座、垃圾中转站69个,配备垃圾转运车1683辆、保洁人员6224人,环境卫生实现了从“无人问”到“有人管”的转变。
农村卫生治理模式得到改变,但更多的还要依靠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滨河新村卫生面貌的改观,与村民生活习惯改变是分不开的,而这种习惯又是在逐年的新农村建设中慢慢形成的。
过去,村民乱倒垃圾,垃圾围河、围路、围房的现象随处可见;现在,村民不仅自觉将垃圾倒入垃圾桶,还主动举报、制止乱倒垃圾行为,共同维护周围环境,“美丽乡景”得到了“文明细胞”的装点。称重、计算、兑换……11月29日,在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白寺滩村的积分兑换点,村民靳鹏将废纸交给了兑换点的“收银员”魏发林后,换到了一双手套。兑换点的面积仅有几平方米,布置简约,墙上张贴着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表、管理细则等。村民积累到一定积分后,可以兑换牙刷、纸巾等日用品。货物十分寻常,但是“收款”方式却不寻常。魏发林说:“我们这里不收现金,不用电子支付,只收日常生活中的可回收垃圾。”
在村子的另一头,村民鲁淑花家墙上的大红喜字显得格外耀眼。穿戴一新的她正准备约上好友在村里逛一逛。她笑着说:“儿子和儿媳妇都在上海打工,这次回来结婚的时候,儿子对我说,没想到村子变得这么干净漂亮,都有些舍不得走呢。”然而,就在几年前,每逢刮风天气,鲁淑花就会窝在家里不出门。她回忆道:“平时,房前屋后的树上挂着各种颜色的垃圾袋。现在好了,路面硬化了,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我家门前还修建了一个广场,晚上大家还能来这里跳一会儿健身操,活动一下筋骨。”
白寺滩村驻村第一书记魏娜娜说:“近两年来,我们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村庄进行了一系列升级改造,通过‘治软、治穷、治乱’,完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道路整洁了,环境优美了,大家的日子也过得更顺心了。”
村村有美景,处处皆画卷。伴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开展,一幅幅优美、清新、幸福的美丽乡村画卷在吴忠大地上迅速铺展开来。(记者 丁宝萍 金方华)
相关推荐
-
2020/12/08
-
2020/12/08
-
2020/12/09
-
2020/12/09
-
2020/12/09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