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场发布“2020年民生示范工程”和《2020中国民生发展报告》。
12月22日,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在北京人民日报社举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宣布论坛开幕并向获奖单位代表颁奖。
论坛上,现场发布了“2020年民生示范工程”和《2020中国民生发展报告》。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老旧小区“七区合一”综合改造、吴忠市红寺堡区“135”基层社会治理、固原市原州区冷凉蔬菜“绿色银行”助农增收三件民生实事,因思路新、做法实、效果好,社会影响佳、群众满意度高,经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获评“2020民生示范工程”。
入选“2020年民生示范工程”单位代表领受奖牌。
据介绍,“2020民生示范工程”是中国民生发展论坛组委会通过实地采访调研以及公开征集,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了近千件民生实事案例,经网上公开投票后,由专家终审评出最具典型性和示范效应的65件入选并发布。2014年以来,中国民生发展论坛组委会已连续7年评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身边实事,在中国民生发展论坛推出年度“民生示范工程”。
吴忠市红寺堡区委书记丁建成(右)参加论坛并交流发言。
本届论坛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联合有关机构共同主办,来自全国90多个地市县区的代表、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记者共300人参加论坛。
西夏区老旧小区“七区合一”综合改造
银川市西夏区是宁夏老工业基地,也是老工业企业家属楼集中区,大部分小区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工业企业的改制和退出,老旧小区无产权单位管理,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又多为无物业小区,公共服务难以覆盖,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无物业老旧小区管理难度极大,基层治理短板凸显。
为彻底解决老旧小区改造难题,改善群众居住生活条件,西夏区立足实际,选定百合苑小区等7个小区作为老旧小区改造创新示范基地,以拆除、改造、合并作为整治无物业小区的“提速器”,坚持“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导向,采取“撤小并大”的方式加快整治无物业小区,推动老旧小区实现提质扩容,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环境。
“一是统筹资金实施系统化改造建设,二是统一规划实施智慧化改造提升,三是党建引领实施规范化管理服务。我们创新了老旧小区改造模式,将基础设施薄弱、无物业管理、散居独立的7个老旧小区实施‘拆小并大’,系统推动小区内外、地上地下、平面立面基础设施联动更新,实施智慧化综合提升改造,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环境。”银川市西夏区委书记刘虹介绍说。
红寺堡区“135”基层社会治理
“135”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是在充分结合党中央对基层社会治理要求和移民地区社会治理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主要是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精准化、精细化、全覆盖优势,让网格员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收集员、社会治安联防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惠民便民服务员,及时及早发现问题,发挥区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这个社会治理大脑作用,实现快速响应、分层过滤、分流交办和问题联治,由下而上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协调解决各类难题。同时,以基层组织建设为引领、以现代科技手段为支撑,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对社会问题和社会环境进行深层次、系统性、根本性的治理和改善。
“为解决移民群众的社会融入问题,我们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城乡社会治理‘一张网’,狠抓区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推进政治引领、法治保障、自治强基、德治教化、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发展的 ‘135’基层社会治理项目,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一定成效。我区连续3年被自治区命名为平安县(区)。2019年,荣获全国信访‘三无’县区,‘55124’规范村民代表议会制度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吴忠市红寺堡区委书记丁建成说。
原州区冷凉蔬菜产业助农增收“绿色银行”
近年来,固原市原州区充分利用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冷凉蔬菜产业,提高冷凉蔬菜产业的含“绿”量、产品含“金”量、科技含“新”量,推动了冷凉蔬菜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建成高标准万亩露地蔬菜基地4个、千亩基地10个、百亩旱作蔬菜覆膜集雨保墒示范基地2个,设施农业园区26个,带动全区种植冷凉蔬菜22万亩,蔬菜总产量82.5万吨,实现产值13.4亿元。
“蔬菜种植区域人均蔬菜收入达到了65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2%以上。如今,冷凉蔬菜已成为我们原州区的‘热产业’和群众增收致富的‘动力源’,被乡亲们赞誉为‘绿色银行’。”固原市委常委、原州区委书记杨文说。
相关推荐
-
2020/12/23
-
2020/12/23
-
2020/12/22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