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更迭,2021年已接过2020年的发展接力棒。
回顾2020年,吴忠市利通区上下科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守好“三条生命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了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攻坚克难的拼搏之年。这一年,利通区经济发展克服重重困难,稳步前进,书写了一份精彩的“发展答卷”。
黄河之滨——利通区。
站位高 行动快 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聚民心、共克难,疫情防控持续用力。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后,利通区迅速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格局,组织8000多名党员、干部、志愿者对42万群众开展四轮“大起底、大摸排”,用最短时间阻断疫情蔓延势头。多渠道筹集医疗防控物资,多举措稳定“米袋子”“菜篮子”,第一时间保障到位防控资金,粮油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应保尽保,有效满足救治急需、防控急需、百姓急需。在全力以赴抗击疫情的同时,率先出台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34条”,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积极推动各行各业复工复产。
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多彩利通·美味之城”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调结构、促转型,产业优势持续扩大。全年实施各类项目87个,完成投资76.6亿元。争取项目资金16.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3.1%。招商引资到位42.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4.9%。积极落实自治区“工业稳增长24条”等政策措施,累计发放对标提升转型发展等各类奖补资金2751万元;紧紧围绕特色装备制造、现代纺织、绿色食品加工、清洁能源四大板块,实施浙哲环保防腐设备、鑫浩源硫酸钙晶等工业项目17个,中核200兆瓦光伏发电等15个项目建成投产;建成5G基站331个,市区5G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实施朗胜精密制造、赛运米业节能等技改项目22个,淘汰落后产能生产线5条,工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投资率增长52%;扎实开展促进规下工业企业平稳发展行动,162户规下工业样本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6亿元,工业经济稳中向好。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奶牛科技服务中心建成运营,五里坡奶牛养殖基地四期、肉牛养殖基地加快建设,新建奶牛、肉牛规模养殖场38家,奶牛、肉牛、肉羊存栏分别达到17万头、9万头、25.6万只;伊利三期建成投产,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态奶加工厂;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6万亩,治理高标准农田1.15万亩,优质粮食种植面积27.8万亩、蔬菜6.2万亩、经果林4.86万亩、饲草22.7万亩,现代农业增产增效。落实自治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1100万元,实施西麒麟科技研发中心等27个项目建设,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等特色商圈辐射带动效应不断增强;开展首届电商美食节等促销活动25场次,带动消费1.12亿元,“多彩利通·美味之城”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力开展“两晒一促”文旅推介活动,新增3A级景区2家、三星级农家乐3家,石佛寺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全年接待游客161万人次,旅游收入5800万元,分别增长15.1%、25%,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
慎终如始、精准施策、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坚固防线。
——优环境、激活力,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争取沿黄试验区科技创新项目115个,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项目17个,落实奖补资金5904万元。全社会R&D投入强度达1.05%,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56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家,培育自治区科技型“小巨人”企业等22家、“专精特新”企业23家,打造恒丰瑞斯特等规上研发企业34家,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成立乡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10个,新增股份、集体经济合作社96个,被评为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五大服务平台”基本建成,构建“1+5+N”乡村治理服务模式,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流程,行政审批事项平均办结时限由17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务公开纵深推进,主动公开重点领域信息4134条,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位居自治区首位。
城南生态文化公园。
——提品质、增内涵,城乡面貌持续改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回眸这一年,利通区绿色发展成绩单亮眼。全面完成油粮桥等10个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落实“一村一年一事”111件,精心打造刘湾等7个美丽村庄、李桥万亩富硒蔬菜等4个特色产业村。改造老旧小区43个、拆除整治农村“空心房”407户,新建农村道路37公里,植树造林绿化2.86万亩,美丽乡村颜值更高。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城乡公共机构清洁能源“双替代”改造68家,安装热风机、热炕板1.2万户,建成标准化清洁煤配送中心3个,整治“散乱污”企业8家。严控秸秆、扬尘、油烟污染,持续推进“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等四大行动,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07天,污染防治效果明显。大力实施“深度机械洗扫+人工及时保洁”清扫模式,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机扫率达到90%;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敷设集中收集管网147公里,新建农村公厕4座,完成改厕1.71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5%;更换城区分类垃圾桶1500个,打造城乡垃圾分类示范点28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100%,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区,入选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区,人居环境焕发新貌。
奶牛、肉牛、肉羊存栏分别达到17万头、9万头、25.6万只。
——补短板、强弱项,幸福指数持续提高。群众利益无小事。公共财政投入民生领域资金21.3亿元,占预算支出的88%。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扎实开展“四查四补”,发放产业扶贫资金842万元、小额贷款3867万元,扁担沟扶贫肉牛养殖园存栏肉牛1407头,种植订单小番茄、红梅杏等特色经果林1.1万亩,认证消费扶贫产品10个,销售额达3544.7万元,带动851户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实施扶贫培训741人次,新建扶贫车间2个,新增公益性岗位237个;补助“四类”困难家庭学生334.4万元,贫困群众医疗兜底57.5万元;解决“十二五”劳务移民“多人多代”住房96户,“四类重点户”危房改造动态清零,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创建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个,城镇新增就业4325人,农村转移就业2.2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2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6%;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7%和20%,发放各类救助资金800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1%、95%,社会保障坚实有力。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9所,协同推进“互联网+教育”,建立教研帮扶共同体11个,打造自治区级标杆学校3所;高标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被评为全国首批民族地区“智能教育试验区”;建成图书分馆5个,改造提升村级文化服务中心26个,新建全民健身场馆7个,成立自治区首家县级“足球青训分中心”;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和“互联网+医疗健康”,116个乡村卫生院室诊疗联入市人民医院实时会诊网,公共服务优质均衡。
思路清 目标明 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五年,弹指一挥间。五年,是一个刻度,标注着利通区发展的高度;五年,是一次跨越,丈量着利通区发展的幅度。站在“十三五”收官的时间节点,太多时刻值得铭记,太多成就值得喝彩。
“十三五”时期,坚决贯彻落实区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不动摇,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78万元,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47倍和1.41倍,增速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4%,是“十二五”末的1.2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1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3亿元,年均增长5.5%,是“十二五”末的1.3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391元、17575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加10810元、5986元,年均分别增长6.3%、6.9%。
美丽村庄——白寺滩村。
“十三五”时期,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懈怠,走出一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子。工业实现提质扩量,现代纺织和装备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7.2%、1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8家,轻重工业比由55:45调整为67:33,工业增加值是“十二五”末的1.2倍,年均增长3.4%;农业实现提质增效,“五大板块”产业发展成效显现,生鲜乳产量较“十二五”末翻一番,中国黄金奶源基地优势更加彰显,涝河桥牛羊肉等28个“利通品牌”走向全国;服务业实现提速升级,“吃在吴忠”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集聚效应愈加明显,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比“十二五”末翻一番。
“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不畏难,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红利。政府机构改革圆满完成,综合执法、吴忠林场等改革全面完成,农业农村、经济发达镇改革有序推进,顺利承接巴浪湖农场和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社会事务;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率先探索开展农村“空心房”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宅基地“房地一体”使用权登记颁证;成立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达到53万元,“空壳村”全部清零;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权力清单向社会公开,简并废止税收业务597项,政务服务事项可“不见面”办理率达到80.2%,办理时限压减率84.3%。
健康产业园集聚效应日益增强。
“十三五”时期,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不松劲,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十项民生支出达77.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始终保持在85%以上。搬迁安置劳务移民377户1656人,11个贫困村1827户7556人全部脱贫,城镇新增就业2.44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两个统筹”参保率均达到91%以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效明显,医疗、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建成美丽村庄36个,改造老旧小区139个、危房2986户,改厕2.52万户,新建农村公路150公里……,一项项惠民之举,滋润着百姓心田;一桩桩利民实事,让人民共享福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利通区正乘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东风阔步前行,实施“八大工程”,努力打造绿色农业示范区、低碳经济样板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黄河金岸宜居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社会治理创新区,为利通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力开启新征程。(文图由中共吴忠市利通区人民政府提供)
相关推荐
-
2021/01/04
-
2021/01/04
-
2021/01/04
-
2021/01/04
-
2021/01/04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