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吴忠
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谢国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了重要部署。通过这次专题学习班学习,自觉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对标对表、边学边思,加深了对全会精神的理解和把握,思想认识有了新进步,工作感知有了新提升。
2020年,我市平安建设考核在全区五市取得第一。2021年,全市政法机关将持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总要求,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确定一个五年总目标、一个年度总目标、六项年度具体目标,紧紧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吴忠、法治吴忠,以努力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为出发点,着重突出以下四个层面全面开展工作。
一是准确把握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吴忠基本要求。把更高起点、更广领域、更高实效、更可持续、更加满意的平安建设丰富内涵把握透、操作实。
二是创新实践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路径。按照自治区党委政法委提出的“七大提升行动”新路径,领会意图、统筹兼顾、齐抓共建,确保落地落实。
三是抓好全力掀起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学习大培训大宣讲大实践热潮、全力推动《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贯彻落实、全力做好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工作、全力守好维护政治安全生命线、全力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全力推进基层治理“1+6”政策文件落实、全力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力推进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改革和建设、全力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十项重点工作,全面推动平安吴忠建设走实走深。
四是强化责任担当全力推进各项部署落地见效。压实责任抓落实。我们将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精神为追求,把使命记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头,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将计划书变成施工图,将任务表变成成绩单。完善考评抓落实。完善工作评价标准,确保各项任务压茬推进、落实落细。强化作风抓落实。教育引导广大政法干警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区市有关要求,严格落实为基层减负各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尤其坚决克服不接地气、脱离实际、纸上谈兵的不良倾向,树立政法干警务实干事、亲民爱民、公正执法的良好形象。
干字为先开好局 实字当头起好步
市发改委主任 王天珍
学以致用才能知行合一,我们将以此次专题学习班为契机,激发“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行动自觉,保持“干字为先、实字当头”的务实作风,奋力争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排头兵。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力以赴把党中央和区党委、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扛”起来。统筹推进“五个区”建设、“9+1”优势产业发展等七项工作,争当先行区建设排头兵。紧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拓展合作,加强交流,不断壮大开放经济。抢抓西部大开发政策机遇,不断增强黄河“几”字湾区域协同发展联动优势。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创新链,推动宁夏金积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夏青铜峡工业园区创建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盐同红集中连片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支持红寺堡区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扎实推进工业提质扩量、农业提档增效、服务业提速升级,推动产业体系升级和基础能力再造。
二、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力以赴把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干”起来。合理衔接“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对标对表年度既定目标,持续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追赶高铁经济,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承接新兴产业,重点支持文旅经济,把吴忠打造成为西安国际旅游“下一站”、西北民俗旅游“又一村”、西部风情旅游“打卡地”。鼓励皮草等优质产业扩大出口,培育螺旋藻等外贸新增长点,持续释放发展活力潜力。深入推进利青同城化发展,持续构建“一河两岸、双城一体”发展格局。有序开展高沙窝、预旺镇等重点镇建设,促进中心城镇协同发展。深化“互联网+医疗”,提升优质医疗服务供给水平;加快高铁片区学校、城区中小学及公办幼儿园建设,深化“互联网+教育”应用推广;加大“三馆”数字化建设,提升乡镇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效能。
三、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全力以赴把谋划储备的重大项目落到实处“建”起来。紧盯年度确定实施的614个、年度投资450亿元项目前期,紧抓复工准备,努力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开门红”。聚焦“9+1”重点优势产业、基础设施补短板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继续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完善领导包抓、专班专抓等项目推进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完善项目前期工作问题、措施和责任“三个清单”,强化部门联动,加大要素保障,切实破解项目前期瓶颈制约,确保项目如期开工、高效推进。
为高质量发展作出吴忠工业新贡献
市工信局局长 马玉祥
工业是吴忠实现高质量发展、争当先行区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支撑力量,须正视存在的短板弱项,努力在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吴忠的征程中做出更大贡献。
正视工业之“小”,做大整体规模。针对工业体量小、产业规模小、企业个头小的现状,聚力做大整体规模。更加重视和加强工业。集中政策和有限资金支持工业发展,更大力度引进和培育更多优质工业项目和优势骨干企业。推进优势特色产业成长壮大。紧盯项目引进、企业技改等重点工作,推动重点特色产业个头一年长一截。实施工业强龙工程。深化大企业培育计划和小企业成长计划,把更多重点企业培育成行业龙头企业。
正视工业之“散”,加快集群发展。针对工业区域化布局不集中、产业链配套不完善的状况。更加重视工业园区发展。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等措施,不断提升园区发展承载力。更加重视产业链招商。紧紧围绕主导产业,紧盯龙头企业,着力引进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更加重视县区和园区间协同发展。建立跨县区招商项目利益分享机制,发动各县区、园区站在全市大局层面上齐心协力招引工业项目。
正视工业之“弱”,推动强筋壮骨。针对工业创新发展能力弱、企业单体实力弱的现状,坚持以更大力度调结构,按照“十四五”规划的目标、路径,调新产业结构,调优产能结构,调精产品结构,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加速发展壮大、先进中高端产能早日占据主导地位。坚持以更大力度转方式,全面推动企业加强超低排放、限额排放改造和实施节水改造,不断推进工业发展由拼能源资源向内涵式增长转变。坚持以更大力度增动能,实施先进示范企业和项目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培育更多行业标杆企业和领先示范企业,鼓励更多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和“三品”创建活动。坚持以更大力度促融合,提高黄花菜、枸杞等农畜产品的加工转化效率,推进工业领域服务业剥离和培育,加速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正视工业之“低”,提升发展层次。针对工业企业本质安全、亩均产出效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的现状,坚决统筹好安全和发展,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着力提升工业产出效益,建立工业企业分级分类和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机制,推动工业企业不断扩大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以更大力度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施工业园区和工业企业循环化改造提升工程,督促重点产废企业落实固废综合利用措施。
推进乡村振兴 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马长贵
2021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力建设黄河流域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吴忠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大力发展优质粮食、黄金奶源、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三大产业带,着力提升滩羊、肉牛、黄花菜、枸杞、瓜菜、中药材、小杂粮七大特色产业板块,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面完成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巩固粮食生产安全。全面落实种粮补贴、收储调控等政策,继续开展“三百三千”科技推广行动,有效防范农业自然灾害和农作物病虫害。牢牢扭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支持青铜峡市制种大县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计划,强化中低产田改造,新建高标准农田13万亩。
二是壮大优势特色产业。聚焦自治区战略定位,充分发挥产业专班作用,制定好时间表、路线图,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健全机制,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三是扎实推进有效衔接。全力推进“五大振兴”,打造25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全力支持红寺堡区建设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支持红寺堡区、同心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盐池县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从政策、规划等8个方面抓好衔接,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打折扣。
四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充分发挥党委农办牵头作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实施村庄道路、农村供水安全等一批工程项目,持续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整村推进93个行政村户厕改造。统筹抓好农村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1个、示范乡4个、示范村25个。
五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扎实做好农村承包地管理和改革,鼓励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实现形式,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实施好87个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多途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扎实推进农村产权交易改革试点,扩大交易品种和数量。
六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深入开展“抓乡促村、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推广红寺堡区“55124”村级治理模式,推进利通区首批全国乡村治理体系试点示范县(区)建设。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和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巩固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扎实开展“一村一年一事”行动,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稳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杨晓明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继续保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略定力,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稳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争当先行区建设排头兵,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突出规划指导,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坚持问题导向,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目标,锚定精准治污的要害、夯实科学治污的基础、增强依法治污的保障,科学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抓紧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温室气体排放等规划计划,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紧盯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编制好“十四五”大气、水、土壤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聚焦重点任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推动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上下功夫,谋划实施一批重点治污工程,推动全流程协同控制,加强PM10、PM2.5与臭氧等协同治理,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扎实推进利青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等,持续压减污染天气。在稳步提升黄河流域吴忠段水环境治理能力上下功夫,紧盯国控区控水环境质量目标,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推进26个“千吨万人”农村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实施水环境管理智慧平台项目,启动牛家坊、新华桥等7个人工湿地建设,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在保障土壤生态环境安全上下功夫,深化“清废行动”,加快建立土壤污染企业风险分级清单,扩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面,提高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水平。在突出减污降碳源头治理上下功夫,抓紧制定全市碳达峰行动方案及配套措施,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在巩固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成效上下功夫,从严从实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切实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强化风险管控,严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认真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积极推行远程执法、移动执法等,始终保持生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深入实施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依法严厉查处一批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开展生态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完善环境应急指挥平台和应急物资装备储备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建立完善甘肃庆阳和我市水污染预警、处置联防联控机制,有效预防和处置跨界环境污染,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攻坚克难增效益 聚焦目标促发展
太阳山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王海宁
市委举办的全市领导专题学习班,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组织到位、效果扎实。太阳山开发区将紧紧围绕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布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谋划定调开启航标,聚焦目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着力提升发展规模和效益。全力推动煤化工、新材料等延链补链循环发展,努力实现产业规模层次和效益质量双提升。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引导支持瑞科能源、瑞科新源等石化企业向煤化工下游产业耦合发展,谋划建设丙烯酸、乙二醇等项目。二是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加快推进通达二期、庆华二期项目实施进度,积极促成中集安瑞科与通达、庆华在焦炉煤气制氢等项目上的深度合作。三是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持续推进工业对标提升转型发展行动,每年实施技术改造项目5个以上,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和“绿色工厂”20家以上。
以精准招商为引领,着力培育产业集聚发展。围绕主导产业,着眼于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一是创新招商方式。成立公司化的招商服务中心,实施宽领域、高层次的以商招商。二是坚持科技引领。抓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绘制医药产业“招商图谱”,力争“十四五”时期建成投产医药项目30个以上。三是补齐短板弱项。积极引进制造类项目,抓好轻工及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的引进实施。
以有效投资为目标,着力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开发区已谋划“十四五”期间实施各类项目101个,总投资815亿元。一是坚持谋实项目储备、做实项目前期、抓实项目建设“三实”工作机制,构建梯次推进、闭环运行格局。二是有效发挥工作专班作用,加大各类事项快速办理力度,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开工。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精准提供要素保障,解决制约项目建设梗阻问题。
以提升服务水平为抓手,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以企业需求为第一导向,市场评价为第一准则,着力打造更精准、更到位的营商环境。一是以创建标准化化工园区为抓手,提高园区综合管理能力和规范化水平。二是着眼于资源循环充分利用,努力形成“企业小循环,园区大循环”的发展格局,打造低成本化园区。三是紧紧抓住盐同红集中连片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行动的实施,提升园区承载力和保障水平,着力优化人居环境。
相关推荐
-
2021/02/20
-
2021/02/20
-
2021/02/20
-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