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走进盐池县花马池镇惠泽村养牛场内,200多头西门塔尔牛膘肥体壮,四处撒欢。见到有人来访,全都凑了过来,哞哞声四起。“这可是全村人的致富牛,金贵着哩,我们夫妻俩今年春节就在这里蹲守,不敢丝毫马虎。”该村村民屈建成说。
从早到晚,要给牛粉料、喂料、喂水、清圈等等,屈建成和靳秀凤两口子忙得不亦乐乎。“以前在外打工,收入不稳定。”屈建成说,村上给我们俩每年发放9.6万元工资,靠着这份稳定收入,目前供养两个孩子上学,一家人非常知足。
该村先后整合各类资金共计820万元,发展肉牛产业,目前养殖规模达到310头。仅去年毛收入169万余元,为村集体创收50多万元。养牛产业带动本村农户种植青草饲料和青贮玉米3600亩,每年给农户带来240多万元收益。
“牛场每年收益按照30%用于村集体滚动发展、55%用于入股农户分红、15%用于全村孤老病残和贫困大学生资助,使村集体经济收入与群众脱贫增收实现双赢。”该村党支部书记官玉说。
在该村的设施温棚里,村民吴占云正忙着给定植的韭菜松土、除草。每天要定时开启保温帘,虽然辛苦,但是非常充实。“今年春节前韭菜价格好,忙到大年三十还在大棚里给客户装韭菜。”他说,除了承包了村上的3栋温棚外,还进行黄花菜收购业务,一年家庭收入15万元。
该村建档立卡户官昌,每天除了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外,还要饲喂数十只滩羊。“去年滩羊价格非常好,收入两三万元。”他说,国家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好。村上给老两口办了农村低保、每月可以领到七百多元。另外老伴生病住院,当地还有大病救助报销,基本不用掏钱。另外在建新房时,政府还一次性补助3万元。
“目前女儿在盐池二幼当幼师,儿子在银川西北农资城开店,根本不需要我们的贴补。”官昌说,生活没有啥经济负担,日子越过越红火。
每天早上8时,村民孙霞把外孙子送到村头的城西滩公立幼儿园,就到附近工地打工。“以前由于村子里没有幼儿园,我们要出外打工根本无法照顾。”村民孙霞说,现在幼儿园开在了家门口,每月只收120元保育费,早餐和午餐免费,一下子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这些年村上通过发展肉牛养殖、黄花菜种植、设施农业、劳务输出等产业,带动村民共同奔小康。”官玉介绍,村民人均收入从2019年的1100多元增至14800元,村集体收入由2019年50万元增至91.89万元,106户建档立卡户全部实现脱贫。(记者 蒲利宏)
相关推荐
-
2021/02/23
-
2021/02/24
-
2021/02/24
-
2021/02/24
-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