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位置:首页 >推荐
风雨四十年——吴忠老马记牛肉面的故事

吴忠早茶

不仅仅是美食的相遇

还有许多关于梦想和坚守的故事

经常和好朋友一起到吴忠南门中华桥头的牛肉面馆喝早茶,这是退休人员买学英的一种生活。今年68岁的买学英十分健谈,她向记者回忆了自己如何热爱吴忠、喜欢吴忠牛肉面的经历,“我从17岁就开始吃老马记牛肉面,已经习惯了老马记的味道,感觉离不开吴忠的牛肉面了,退休以后也经常吃,最多的时候我一周来五次。”

买学英念念不忘的老马记牛肉面,其实是很多上了年纪的吴忠人的一种情结——怀念那个味道、怀念流逝的岁月。6月17日,吴忠老马记牛肉面创始人马继祥的传承人马玉兰坐在牛肉面馆里,一边回味父辈创办老马记牛肉面的艰辛与收获,一边向记者娓娓诉说自己围绕牛肉面经历的时光。

创业之初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我家的事业就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起来的。” 马玉兰认为,自己家族的命运、事业的成败离不开国家命运的关键抉择,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 

“我的父亲叫马继祥,是我们吴忠本地人,很早以前我们家搬到兰州奶奶家,帮助奶奶做牛肉面生意。后来搬回吴忠,父亲做起了小打小闹的生意。1979年的冬天,刚刚过完年,父亲天天骑自行车外出忙碌。三个月后,他拿回来一个营业执照 ,还在新生街邮政局的后面租了点平房,月租金五块钱。1980年春天,我家从农村搬到了吴忠城里,那时候我们没有想着要做牛肉面,只想着做酿皮凉粉,不久我家的酿皮凉粉摊子就开张营业了。酿皮和凉粉都是我妈在家和姐姐自己制作,我妈手艺好,酿皮摊子的生意非常好。到了秋天,吃酿皮的人少了,我家又开始卖羊杂碎。”

50岁的马玉兰个头不高,架着一副眼睛,有些书生气。在父母七个子女中,她是最小最受宠的那一个。给记者讲述40年前父母创业的故事时,马玉兰能说出时间节点,甚至说出很多细节。透过她的叙述,仿佛能看到一个懂事的、善于观察的10岁小女孩走过的心路历程。

“1981年的春天, 我们家酿皮摊隔壁来了一家兰州人,街边支了两口锅、一个案子、搭了个帐篷,厨师甩开膀子做牛肉面,录音机里吼着秦腔,吵得倒也热闹。吴忠人没有见过牛肉面,好多人围过来看稀罕。没多久,吃的人慢慢多了起来。”

吴忠本土第一家牛肉面馆

“别人能干成的事,我们为啥不能干,不服输的父亲也想做牛肉面生意。”在马玉兰眼里,父母是个好强的人。

马玉兰接着说:“我们家做牛肉面生意有先天优势。因为我奶奶在兰州卖了十几年牛肉面,父亲在奶奶身边生活过十多年,他对牛肉面熟门熟路。事情决定后,那一年的八月份,父母去了兰州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我们还在睡梦中,被父母叫醒去帮忙卸货,原来,他们从兰州拉回了一大卡车货物:几十袋优等面粉、 香油、蒜苗子、牛肉、牛架骨,还有各种调料,车上还下来两个小伙子,他们是在奶奶店里做牛肉面的师傅 。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后,我家的牛肉面馆开业了,最初的店名叫正宗兰州清汤牛肉面,后来改叫马记牛肉面,这也算是吴忠人开的第一家本土的牛肉面馆,与刚开业不久的杨记牛肉面馆仅仅一席之隔。吴忠人越来越喜欢牛肉面,两家店门口经常出现排长队端面的场景,没有位置坐下来,有些人就蹲在马路边吃,服务员是满大街收碗筷的。”

马玉兰很懂事,放学回家就帮父母干活。“每天中午回来顾不上吃饭就帮我妈收钱,那时候牛肉面大碗五毛,小碗三毛五,我父亲自制的菱形小纸牌,刻上牛肉面大碗、小碗的章,盖在纸牌上就是饭票,顾客排队买票、排队端面,感觉我们牛肉面馆里每天总是在排队,没有闲的时候。”童年的记忆历历在目。

马玉兰说, 那个时候条件有限,半间门面房,外面用帆布席子搭个帐篷,放三五张桌子,几把条凳,门口支两口锅,一个大案子,这就是一个牛肉面馆的全部家当。

“我是在牛肉面馆里长大的,对父母怎么经营牛肉面馆了如指掌。”马玉兰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意越做越好,店面也越来越大,后来就搬进了门面房。我记得门面房的玻璃上贴着‘诚信经营、信誉至上"八个大字,这几个字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励志做百年老店

马玉兰比丈夫马宝玉小一岁,俩人结缘于牛肉面馆。

马玉兰说:“ 他初中毕业就来我父亲的店里打工,学习牛肉面制作方法,我毕业后一直在我父亲的店里帮忙操心生意,一九九三年我俩结了婚。”  

结婚至今,夫唱妇随,起早贪黑一起经营打理牛肉面馆的生意。

1997年开始,马记牛肉面馆慢慢开了几家分店,全是家门中的兄弟姐妹子侄经营。为了区别其他家牛肉面馆,保护自己的品牌,马玉兰给父亲说:“老爹,我们得改店里的招牌了,现在满大街都是马记牛肉拉面馆,这样容易和我们产生误会。你的年龄大,资格老,我们就把马记改成老马记牛肉面,还要做一块上档次的木质贴字招牌,突出我们的品牌。”那一年的 2月26日,马玉兰和丈夫马宝玉在 南门中华桥头租了间门面房开了一家分店。最多的时候,老马记牛肉面馆分店有7家。渐渐的牛肉面在吴忠火了起来,老马记牛肉面的生意越做越红火。2006年的时候,考虑到牛肉面馆的未来发展,马玉兰和丈夫商量,将店名更名为“ 马宝玉牛肉面总店"。

“诚信踏实做生意,良心智慧来做人”,这是马玉兰的座右铭,是父母留给她的最宝贵的财富。

“老马记牛肉面是从做牛肉面起家的,所以我们必须守住这碗面,从选料、制作到服务,每一个环节都不忘初心, 精心的把这碗面做地道,让老马记的好口碑传下去。”

秉承这样的理念,马玉兰和丈夫马宝玉勤奋经营,生意越做越好。

马玉兰还是一个善于创新、敢于创新的人,她一心想把马记牛肉面做得更好。

多年前她就请在四川大学美术系当教授的舅妈为自己的店设计LOGO,想把"马宝玉牛肉面总店"品牌化,提高知名度。“我昨天刚刚又修改了LOGO,把‘吴忠早茶’四个字做在LOGO 上面。”马玉兰将自己重新设计的商标样本展示给记者看,“牛头代表正宗专业牛肉面,拼音为了多个识别,外面四方的边线代表生意做向四面八方,加上‘吴忠早茶’,更具地域特色。” 

“做百年老店是我们家一直以来的理想。”马玉兰是个头脑灵活的创业者,有传承精神,有创新精神。“ 做生意不能默守成规,‘马宝玉早茶牛肉面’必须顺应时代发展。”

40年过去了,从半个门面房到如今400平米的精装修门面房,从一开始五个从业人员到如今四个师傅和十五名服务员,从最初一碗牛肉面到如今丰盛的早茶,一切都在改变,可是,对父辈“诚信经营,信誉至上”的理念始终没有改变。马玉兰说:“我要把我们的店传承下去,继续做好良心餐饮,让吴忠早茶这张城市名片闪闪发光。”(记者 马淑玲 丁保洪)

相关推荐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