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位置:首页 >推荐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 以“好人群像”传递吴忠温度

一个好人是一束光

一群好人就是一座道德灯塔

指引一座城市前行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各类主题活动,积极创新“身边好人”培树机制、宣传机制和激励帮扶机制,深化打造“好人之城”品牌,以“好人群像”点亮城市文明,传递吴忠温度。

如今,吴忠这片热土上先后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2名、提名奖15名,全国诚信之星2名,县级以上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1750名,此外,1人获得“七一勋章”,43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宣传引领 编织“好人网”

向上而生,向善而行,向心而暖,宣传榜样事迹,会带动更多身边人争做好人好事,有助于形成人人见贤思齐、人人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和优良社会风气。

去年11月,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利通区上桥镇牛家坊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点赞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50人(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身边好人光荣上榜。

发布仪式现场,一位位好人相继登场,一段段故事娓娓道来,榜样力量如煦煦暖阳,洒向吴忠大地的各个角落,照进百姓的心窝。“中国好人”李耀梅在接受采访时用朴素话语表达了坚定信念:“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一人富不算富,大家挣钱才是富。我准备扩大厂房,再租几个厂子,继续多卖扫帚,多招点人,再多挣点钱。”

2022年,我市推出的广播剧《芨芨草》,正是以李耀梅为原型,通过戏剧冲突、人物性格塑造和音乐音响的运用等,再现了她靠诚信和双手摆脱贫困的经历以及她乐观向上、坚韧不屈的精神。《芨芨草》不仅被各大媒体相互转发,还获得了第58届亚广联奖广播类纪实广播剧奖。

近年来,我市通过文艺形式深入挖掘好人精神内涵,连续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大赛,推出60多部优秀作品。其中以盐池县王乐井乡曾记畔村党支部书记朱玉国事迹为题材的话剧《高沙窝脱贫记》入选文旅部“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话剧《兰花芬芳》巡演100场次,同时还出版了《德耀吴忠》系列文明实践丛书。

长期以来,我市坚持多措并举,深入挖掘身边好人的“精神富矿”,生动鲜活地讲好道德典型的感人故事。持续开展“学习先进典型、奋进伟大征程”“我的战‘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我的扶贫故事”系列宣讲。利用市属媒体、吴忠文明网等平台,广泛展播公益广告,开设“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德耀吴忠”等专栏,把镜头版面聚焦好人,打造典型宣传矩阵,2021年以来制作专题报道260期。建设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106个、道德模范长廊78处。

厚植土壤 汇聚“文明光”

欣赏一座“城”,始于颜值,敬于品质,终于内涵。我市好人涌现,与全市上下积极营造选树好人、学习好人、关爱好人的浓厚氛围密不可分。

前些日子,盐池县举办的第一届“德耀盐州 最美盐池”身边好人发布会上,为50名“身边好人”颁发了证书和奖杯。现场还通过短片播放展现了五位来自基层先进典型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深刻道德内涵。

5月24日,红寺堡区为18位第四届“最美红寺堡人”颁发了证书,同时通过事迹展播、情景再现、交流访谈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全面生动地展现了“最美红寺堡人”的感人事迹。

近年来,我市立足城乡基层,采取群众发现、组织推荐、媒体发掘相结合,拓宽举荐视野,常态举荐发现,深入挖掘身边好人事迹线索,让好人接地气、频涌现,让每一位好人都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人。

同时从制度层面彰显社会各界对道德模范的关心关爱,树立“德者受尊、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市文明委制定《吴忠市礼遇帮扶道德模范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历届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数据库,提供12个方面的礼遇帮扶服务。每年安排身边好人参加春晚、担任微电影大赛颁奖嘉宾、录播新春祝福等。开展“信易+”行动,在游览、公交、劳动就业等方面积极给予优待。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出台《吴忠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管理暂行办法》,为道德典型日常规范管理划出硬约束,每年开展模范规范守则教育,增强标杆意识和自律意识。

好人,就是城市的“宝”。

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我市在建设“好人之城”中,对好人的厚爱。也正是这种厚爱,引领着广大市民学好人、做好人,从而凝聚起整座城市崇德向善的力量,为吴忠转型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榜样引领,做好“传帮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

同心县“薪火相传”老干部宣讲团成员拜孝忠,退休后始终发挥一名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秉承“趁着自己现在身体还行,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的理念,发挥基层工作经验优势,走上“讲台”宣传好党的创新理论。

盐池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路霞为护理事业奉献了24年青春,走上管理岗位后,她勇于探索实践,致力于护理文化建设,主动搞好“传帮带工作,为该院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利通区上桥镇李海兵照顾残疾岳父36年,是老人心中比亲生儿子还要亲的“儿子”,诠释了尊老爱幼、夫妻和睦、父慈子孝等传统美德。

在吴忠大街小巷

一个个温暖人心的凡人小事

一次次让吴忠好人出圈

在吴忠

这样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

26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尽心抚育子女长大成人的杜雪梅;照顾智障小叔子四十载不离不弃的好嫂子蒯自琴;35年来始终如一地照看一个与自己非亲非故的精神病工友的李举峰;忠诚坚守旱塬三十五载,独自撑起“一个人的税务所”的税官马忠斌;冒着生命危险,从三米多深的冰窟窿里救起两名落水儿童的贺生福……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不断激荡起文明的涟漪,给这座美丽的城市赋予了更多人情味。

近年来,我市得益于广泛开展身边好人推荐评议活动,层出不穷的道德典型用凡人善举点亮道德灯塔,展现了新时代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精气神。青铜峡小坝镇张岗村妇女主任吴燕林,面对家庭遭遇债台高筑、生活困苦不堪、丈夫左臂截肢等一连串变故,不仅独自照顾公婆和丈夫,还在村干部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我其实很平凡,只是我淋过雨,知道那种感受,所以只要有人需要,我就愿意跑断腿、磨破嘴地帮助他们。”

凡人善举如涓涓细流,汇聚成奋进的磅礴力量。“好人之城”建设是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重要力量。我市将持续营造更加浓厚的尊重好人、礼遇好人、善待好人的氛围,号召更多的人一起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队伍中,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让“好人之城”的名片效应越来越凸显。

见习记者 | 赵秉娣

编辑 | 王艳蕊

校对 | 何磊

终审 | 杜晓明

相关推荐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