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触及思想、触及灵魂的大学习;这是一次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大洗礼;这是一次再启新程、再创伟业的大动员。
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的统一安排,我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重点措施,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以实际行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慎始敬终、笃行不怠,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有所悟,而后笃行。全市以115个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566名领导干部为重点,带动2785个基层党组织、6.34万余名党员全身心投入主题教育,并将焕发出的政治热情转化为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吴忠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
以学铸魂 强化“破题之基” 坚持循迹溯源 学思想促践行
主题聚焦、内容丰富、时机关键、意义深远……2023年11月7日至8日,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主题教育读书班交流会召开,35名在职厅级领导干部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交流学习成果。
翻开学员们读过的书,随处可见圈点、勾画和批注的痕迹,学员们感言,在读书班上收获很大、感悟良多——
“我们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面系统掌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学有所获、学以致用、持之以恒,储备理想信念的深厚内力,提升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保持初心不改的强大定力。”……
1月30日,在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牛家坊村,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少云从身边的变化说起,向大家汇报了2023年全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的成果,展望了牛家坊村的乡村振兴道路。
“新征程上,我有一种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紧迫感,我将继续在工作中亮身份、作表率,为‘人民的心’加油。”张少云的一席话语气激昂、情感饱满,引发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普通岗位也能干出精彩”“这样的学习让我感触很深……”在场党员发自肺腑的感叹,源自创新的学习模式。我市将“学习身边榜样”作为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创新之举。
思想之旗引领新的征程,理论之光照亮前进道路。
市委始终把“学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引导推动各级党员干部沉浸学习“必读篇”、跟进学习“最新篇”、对标学习“宁夏篇”、深入学习“行业篇”,着力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带着学,为党员干部树立标杆、作出示范。市委采取“3+2+2”分段方式举办高质量读书班,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组成81个读书班,示范带动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启润心智、培根铸魂。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必须跟进一步。
针对主题教育参加单位和人员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大等特点,我市注重分级指导、分类施策,探索推行“2744”工作法,以清晰的任务书、路线图,推动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基层党组织两个层级,机关、乡街、村社等七个领域,流动党员、离退休干部党员、“三新”领域党员、团员青年等四类群体学起来、做起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普遍接受了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理论熏陶、思想淬炼、精神洗礼。
“经过一天的学习,收获很大,特别是所授课程主题鲜明、内容突出,让我对主题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悟。”日前,在盐池县花马池镇党校,北塘新村党员张巧梅参加培训后感慨。
逐梦征程上的接续奋斗,源自思想理论的深刻自觉。
集中自学、交流研讨、宣传宣讲……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把学习收获转化为担当作为、改善民生的实际行动。
——广泛开展“感恩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宣讲,发挥“兰花芬芳”“弘德”等72个基层宣讲品牌和3390余名基层宣讲骨干作用,宣传宣讲1500余场次、受众7.5万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全面开展“牢记总书记嘱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依托全市20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百场万人”大宣讲、讲好“开学第一课”等6200余场次。
——我市建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走过的红寺堡镇弘德村、黄河吴忠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金星镇金花园社区等现场教学点,组织党员就近就便沿着总书记足迹互动式宣讲、沉浸式体悟,持续汲取奋进力量,循迹溯源学思想,牢记嘱托再出发。
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组织有力,工作扎实。
在主题教育中,各基层党组织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开展学习交流9260余场次、讲专题党课3390余场次。充分发挥46所乡镇(街道)基层党校作用,深入开展“同上一堂课”等活动。利用全市3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2处红色文化遗迹遗址,就近就便开展党性教育1244场次、受众2.58万余人次。
铢积寸累,日就月将,才能水到渠成,融会贯通。
在一次次深入学习中,广大党员、干部普遍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的理论宝库,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必须学深悟透,做到深信笃行、学以致用。大家纷纷表示,要持之以恒地学下去、悟进去,在真理力量指引下阔步前进,让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在吴忠大地充分彰显。
以学增智 靶向发力 汇聚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学习是增长智慧、提升能力的源泉。深入调查研究,突出实践实干。
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以来,我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把脉问诊、精准开方”,倾力把群众所“盼”变为干部所“干”,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是此次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色。
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我市精准选题,紧盯发展难点、改革痛点、工作堵点和民生热点,各级各部门组织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到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市委常委班子确定调研课题11个,市人大、政府、政协班子共确定调研课题18个,带动各级聚焦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确定调研选题562个,带着问题直插基层生产一线、群众生活现场,从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市委主要领导带头下访接访,现场解决群众反映的“孙家滩扬水灌区淌水难”问题,示范带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下基层化解信访事项203件,推动解决冬季供暖、“讨薪难”等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
实践是最生动的课堂,行动是最有力的示范。
2023年10月13日,来自统战系统的市委党校学员马俊,来到吴忠市红寺堡区朝阳村的移民马德成家“同吃同住同劳动”。
“家里有几个孩子,现在都找到工作了吗?一年的经济收入如何?生产生活存在啥困难和需求?”
炕头问需于民。入住农户家后,马俊迅速转变身份、转化角色、转变认识,沉下身子,与农户促膝交谈,详细了解他家的生活生产情况。马俊说:“农村是干部成长锻炼的大熔炉,脚上有泥土才能对群众有感情。通过了解村情并体察民情,讲政策找路径,可以锤炼党性、转变作风。”
“进村入户实践锻炼,增进了学员与群众之间的情感,增强了学员的党性与宗旨意识。”吴忠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科长石嘉鑫介绍。
“没想到在‘庭院党委会’上,我们向镇党委提出的道路维修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现在路又平又宽,乡亲们不用再担心运输难的问题了。”日前,同心县丁塘镇新庄子村党支部书记陈金林开心地说。
“现在,我们村邻里矛盾变少了,环境卫生变好了,村里的路灯也更亮了。”同心县预旺镇南关村村民白明贵对“庭院党委会”效果赞不绝口。
目前,同心县各乡镇党委通过召开“庭院党委会”,广泛吸纳民意,现场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只有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深入扎实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做到质量高、效果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力戒形式主义,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各级各部门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推动主题教育扎实有力开展。
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我市学习运用“四下基层”工作方法,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察实情、解难题、谋良策。
下沉一线发现问题。统筹谋划、合理安排调研力量和时间地点,防止扎堆调研、多头调研、重复调研。市委主要领导随机到乡镇、村等进行暗访督查和实地调研。
立行立改解决问题。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能办的马上办、能改的马上改,立行立改解决问题1470多件,制定对策措施2270多条。结合开展“进企业、送服务、解难题”活动,深入园区企业调研解决问题,为企业纾困解难1200多件,帮助41家规模以上企业复产增产。
建章立制根治问题。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县处级以上单位在抓好“当下改”的同时,着眼“长久治”,建章立制420余项,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了主题教育带来的新成效新变化。
以学正风 笃信笃行 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政治生态
“200万元贴息贷款,两年可以给我节省12万元的利息支出。”宁夏金浓香粮油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志刚表示。
今年,宁夏金浓香粮油有限公司由于新增生产线及购买原材料资金紧张,宁夏吴忠农村商业银行得知后,主动上门对接,为企业办理贴息贷款2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200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困难,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人民群众看主题教育是否有成效,最直观的感受是看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是否有明显进步。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广大党员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
吴忠市利通区马莲渠乡陈木闸村20多名群众集体反映:不少树木枝叶茂盛,遮挡了农田庄稼的阳光,对粮食产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接到该信访件后,利通区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把脉问诊”。利通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开展“心连心面对面,大走访大化解”活动,先后到信访人家中,并结合工作生活中常见案例解疑释惑,讲明相关政策法规,引导群众合理合法提出诉求。
在主题教育中,我市将梳理出的重点信访案件逐案交办,专人包抓,让信访工作从程序终结向群众满意转变,以为群众解决难题、为基层化解矛盾的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效果。
2014年棚户区改造,市民王立径搬进过渡安置房,其间多次到吴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反映,并到工地看施工进度。
2018年3月,王立径住进近百平方米的新房,“房产证没拿到手,终究是个心病。”2023年7月,王立径和邻居找到吴忠市政务服务大厅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窗口。正在值班的市住建局保障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庆媛了解事因后,对王立径说:“叔,你们年龄大了跑不动,这件事我帮你们办。”
两个月后,王立径捧着盼了十几年的不动产登记证看了许久说:“政府把遗留多年的问题给老百姓解决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不仅如此,市住建局在自治区不动产登记综合服务平台设立远程登记,便于老年人委托亲属远程办理业务。
在主题教育中,我市聚焦民生所盼,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广大领导干部变“端坐会场”为“直奔现场”,将脚力转化为发展动力。市级领导干部牵头包抓100个重点项目,选派100名处科级干部担任“项目管家”,各级干部深入园区企业、项目现场、产业基地等抓协调、督进度、促投产。
在主题教育中,我市紧扣“以学正风”目标要求,大力整肃机关和干部队伍不良作风,坚决纠治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问题。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边学边查边改,以敢于啃“硬骨头”、碰“硬钉子”的勇气,解决了一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难点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通过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全市上下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两个永远在路上”,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努力锻造一流作风、营造一流环境、创造一流业绩,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作表率。
以学促干 凝聚合力 以实干实效书写“为民答卷”
吴忠市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面落实“民呼我为”“接诉即办”机制,扎实推进10类25项民生实事落实落地,把“民声”落到“民生”,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一笔笔“真金白银”托起“民生分量”,一个个“美好愿景”化作“幸福实景”。主题教育期间,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在基层办公,听群众声音、听群众意见、解群众难题,切实把“民生所盼”变成“群众所赞”,以民生“温度”检验主题教育“深度”。
“现在出报告时间短了,挂号费也便宜了,挺方便的。”2月4日,来青铜峡市人民医院看病的市民马亮如是说道。
据悉,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青铜峡市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关心关切难题,医疗服务更贴近民心,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好评。
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2月4日,吴忠市红寺堡区新庄集乡村民海荣福来到红寺堡区政务大厅办理低保手续,他不知道应当去哪个窗口咨询办理。工作人员上前询问后,告知他办理低保手续需要先向所在村子提出申请,乡镇审核同意后再到相关部门办理。
在主题教育中,红寺堡区聚焦服务民生办实事,用民生“温度”拓宽主题教育“深度”,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极简办”。
聚焦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新提升。
吴忠市依托老旧小区改造、小微公园建设等,积极补齐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全面深化、持续推进15分钟生活圈建设,实现居民生活基本需求“圈”里满足,为居民群众构筑美好生活“幸福圈”。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把历史遗留问题作为“办好民生实事”的重要切入点,全力以赴推动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实干担当答好“高质量发展卷”。加快发展“六新六特六优”重点特色产业,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成功举办第三届早茶文化节、黄河金岸(吴忠)马拉松等活动13项,“六权”改革创新突破,形成了主题教育同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
聚力用劲答好“高水平安全卷”。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排查风险隐患7.9万项、重大事故隐患215项,整改率达95.8%。全市餐饮用户和居民用户燃气“三件套”安装率达100%。投入资金12.3亿元对化工园区(集中区)进行提升改造,5个化工园区安全等级全部降为C级。
攻坚克难答好“高颜值生态卷”。累计淘汰老旧高排放车辆7806辆,我市成功入围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
用心用情答好“高品质生活卷”。深入实施“六大提升行动”,高质量完成承诺的10项25件民生实事和主题教育确定的226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投资1.34亿元实施“大温差”和供热管网改造,供热质量明显改善,群众满意率达到98%。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1所、新增学位8040个,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95% ,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通过主题教育,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在实践锻炼中磨砺了责任担当,进一步提振了实干精神。全市上下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唯有实干笃行,才能行稳致远。只要咬定目标不放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够把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吴忠的“新蓝图”变为“实景图”。
一批批管全局、管长远的制度和实用好用、长效高效的机制,推动着新时代的吴忠高质量发展;一次次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政治历练、忠诚淬炼,让党员干部的初心更加坚定;一件件顺民心、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让人民群众深刻感受到主题教育的成果……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
站在新的起点,全市上下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坚定信心、勇毅前行,让中国式现代化在吴忠大地更加可视可感可行。
记者:吴海燕
编辑:张佳楠 校对:邵玉璐
审校:何磊
审核:毛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