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近年来,我市公安交管部门先后在各学校设立“护学岗”,保护学生安全,但校园周围道路交通拥堵依然是痛点问题。今年,我市将“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整治工程”列为2024年民生实事之一。为了尽快化堵通淤,市委、市政府通过加大投入,组织市教育局、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局等多部门打出一套“组合拳”,有效化解这一城市管理难点。从今天起,将推出系列报道,对我市协同各部门推动该民生工程落地见效的成果进行跟踪报道。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积极开展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整治工程,将利通街第一小学、吴忠市第三中学等11所上下学校园周边拥堵较为严重的中小学列为整治对象,“一校一策”有序推进,努力为广大师生及家长出行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切实保障学生上下学道路交通安全。
3月27日中午放学前,在利通街第一小学南门,放学铃声一响,一年级小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排好队,每隔3分钟,以班级方阵的形式逐一走出校门。学校保安随即加入各班队伍,与班主任一道引导、保护学生走到学校左侧班牌下,早已在此定点等待的家长很快接上孩子。开车来接孩子的家长,或进路边停车场等待,或在路边有序停放,随接随走。
“这个路段的话不太好停车,我们每次开车接孩子,然后就是停到路边,这样也不安全。现在方便多了,我们开车来接孩子,或进路边停车场等待,或把车辆停放在停车场,做到了随接随走。”家长马丽娟说。
目前,城区各中小学周边路况复杂,多为两条主干道的交汇点,车流人流较多,道路通行压力较大。我市公安交管部门通过多次实地走访,对学校周边道路和交通设施进行再摸排、再梳理,同时,根据每所校园周边路况实际采取相应措施,因“校”制宜,精准施策。提前与学校对接调整学生的放学时间,进行错峰分段式放学,以保障高峰时间段车辆通行有序。同时,化解拥堵冲突点,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现有道路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划分道路功能,对个别学校周边的重要路段适时进行必要的工程性改造。同时,采取规范安装设置隔离护栏、人行交通信号灯、设置交通标志、施划标线等措施,确保学校周边通行秩序有序畅通。
处在利通区吴灵路与金星街路口附近的盛元小学,因学校附近公交车站与“T”字路口接近,长期存在左转弯与直行车辆冲突,导致右转弯车辆排队等红灯的情况。现在交警部门在此增设一个移动信号灯,增加一名警力,拥堵现象得到改变。
利通街第一小学和盛元小学的变化,只是吴忠市治理校园交通拥堵成效凸显的典型。截至目前,辖区11所中小学校周边道路拥堵现象均得到明显改善。
“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全国性难题。吴忠市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打出交通秩序整治‘组合拳’,有效地缓解了上下学高峰期各路口交通拥堵难题,孩子们的安全有了保障。”吴忠市公安局交通管理二大队副队长王永刚说。
3月27日下午放学高峰期,记者在利通区第十二小学门口看到,交警正引导车辆有序通过,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提醒开车的家长即停即走,保障道路安全顺畅。教师、保安、家长志愿者也积极参与进来,加大交通指挥疏导、管控力度,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经过一个月的整治,学校上学放学期间交通拥堵现象有所改观。交警每天按时按点到校门口维持秩序,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辆随意停放、掉头的现象明显改善。通过宣传教育,家长也增强了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能够主动有序地停放车辆,做到接上就走。”吴忠市利通区第十二小学副校长艾华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通过精细测算获取各校上下学高峰时段路口车流、人流以及家长开车接送孩子数据,对市区11所中小学校的交通路口信号灯优化配时,从过去的4个高峰时段增加到6至8个时段,为校园周边道路增加通行时间。同时,在各学校门口加装护栏隔离街道,禁止在学校门前道路掉头,对部分学校路口增设移动式交通信号灯,安装抓拍的监控设备;增派警力,从过去的1人增加到2人,一人负责在护学岗值勤,另一人则在校门前道路上巡逻,及时制止车辆逆行、掉头等违规行为。
“截至目前,我市辖区11所中小学校周边道路拥堵现象均得到明显改善。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跟进,长效打出交通秩序整治“组合拳”,有效缓解上下学高峰期各路口交通拥堵难题,让孩子们的出行安全更有保障。” 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法治宣传大队大队长杨晓东说。
记者手记:
学校门前交通堵塞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这需要交警、学校、家长多方面协同配合。交警部门加大放学时段学校门口的交通疏导,而学校则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交通安全宣讲活动,通过小手牵大手,劝导家长有序接送小孩、文明停车。家长也应做“文明交通”的参与者,更应遵守交通规则,规范停车,不要过早到校门口停车占位,将车停远一点,在方便自己的同时也能考虑他人,学校周边的拥堵现象就会少一些。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才能确保整治工作的常态化,从而形成“护学岗”的长效管理机制,保驾护航孩子们的安全和健康。
记者:吴海燕 吴荣 见习记者 董泊麟
编辑:王艳蕊 校对:邵玉璐
审校:何磊
审核:毛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