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以良好乡风浸润人心、引领向善。在吴忠生机勃发的广袤大地上, 文明乡风吹进千家万户,让一朵朵鲜艳夺目的文明之花在我市各个乡村竞相绽放,处处洋溢着盎然的生机,释放出无穷活力。
传承农耕文化守乡魂
10月3日,走进利通区上桥镇牛家坊民俗文化村的农耕民俗文化博物馆,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随处可见木质、铁质、陶质等各种器物。展馆内现存犁、耙、石磨盘、缝纫机等民间生产、生活用品共12000余件,以场景再现的方式勾勒出传统民俗文化古往今来不断发展演变的景象,生动诠释了利通区独特的民俗风情。来自盐池县的游客雷姗姗说道:“刚刚在农耕民俗文化博物馆看到了很多老物件,感觉特别亲切,让我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的快乐时光。”
展馆内那已经生锈的犁耙、粗糙的石磨、刮痕满满的木柜,总让人感慨万千,仿佛回归到了那段尘封的历史中。村民金秀花感慨地说:“我是地地道道的牛家坊人,博物馆里的物件都是我们曾经用过的。农闲了就来博物馆逛一逛,特别有感觉。”
馆内的展品大都来自村民捐赠,这些老物件见证了家乡的变与不变,将游客带入到农耕旧岁月中留住“乡愁”。
农旅融合融出和美乡村好风景
在留住乡愁的同时,牛家坊民俗文化村通过文旅农旅融合发展,建起星级农家乐、家访式接待民宿、非遗传承等八大系列产业,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旅游激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2023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63万元、2.5万元,吸引游客约130万人次,旅游业产值达1.1亿元。
顺着干净平坦的小道前行,错落有致的白色建筑映入眼帘,周围绿意盎然、花香四溢,处处透露着温馨浪漫。作为展现民俗文化生活的窗口,牛家坊特色民宿区既保留了古村落的原有生态和建筑风格,又将时尚、现代的度假生活方式植入乡村,一半是乡村的恬静,一半是城市的繁华。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精品民宿,无不彰显出农旅融合发展模式的蓬勃朝气。
文明乡风吹进千家万户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丰富精神文化、推进移风易俗等,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0月3日,走进利通区高闸镇朱渠村,笔直宽敞的柏油马路直通农家小院。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自发走到街道上清扫落叶、擦玻璃。志愿者的身影同样也出现在了独居老人的家中,他们帮助老人清洁门窗、打扫卫生,边干边唠家常。利通区高闸镇朱渠村村民马学花今年76岁,看到志愿者们忙前忙后的身影,感激之情无以言表,“村上这些志愿者,经常到我家里,给我打扫卫生、扫院子、擦玻璃,我特别感谢他们。”
自朱渠村探索实践乡风文明建设“笑脸”积分制以来,攒积分、兑礼品成为了村民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此外,为持续推进移风易俗走深、走实、走心,朱渠村的志愿者们深入重点适婚青年家庭,向他们宣传“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对社会和家庭的重要意义。利通区高闸镇朱渠村九队网格员张淑秋说:“通过村里这几年移风易俗的宣传,我们现在不是攀比谁家嫁女儿要的彩礼多,而是看谁家的女儿过得更幸福、谁家上大学的孩子多,移风易俗观念在我们这成为了一种新风尚。”
记者:铁琴 见习记者 周志敏 李金汰
编辑:张佳楠 校对:邵玉璐
审校:何磊
审核:毛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