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位置:首页 >推荐
吴忠:稳岗就业暖意浓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千家万户的生计;创业是致富之源,承载无数人的梦想。

在吴忠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稳岗就业”不仅是一份民生答卷,更是一场温暖人心的行动。今年以来,我市以政策创新为抓手,以精准服务为纽带,通过一系列暖心举措,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等铺就就业创业之路,一项项惠民政策既托起了困难群体的就业底线,又点燃了创业者的奋斗激情,更激活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让“劳有所得、创有所成”的美好愿景在吴忠落地生根。

4月24日一大早,吴忠市利通区胜利镇朝阳小区居民侯金燕拿着扫帚和簸箕,开始了一天的保洁工作。金燕原本是一名下岗职工,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她找工作屡屡碰壁。后来,在市人社局的帮助下,她申请到了公益性岗位,成为利通区胜利镇中华社区的一名保洁员。

“虽然工作辛苦,但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政府提供的岗位不仅解决了我的就业问题,还给我缴纳社保,生活有了保障。”金燕笑着说。

公益性岗位是吴忠市稳就业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发保洁、社区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

金燕的故事,正是这一政策惠及普通劳动者的生动写照。

深入调查,精准认定,分类帮扶,全程服务……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实际需求,我市人社部门积极同企业及相关单位沟通,努力争取更多岗位提供给就业困难人员。

2025年,我市注重困难帮扶,聚焦困难群体分层分类提供就业援助、失业保障和社会救助,全市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同时,对于已经找到工作的就业困难人员,还会定期组织电话和入户回访,动态掌握困难人员就业失业、援助服务、享受政策等情况,巩固帮扶成果。

捻线入孔,飞针走线……在吴忠市巧儿艺术培训中心,每天都在上演着独属于指尖技艺的奇观。一件件成形的刺绣作品,展示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夏刺绣传承人李夏音坚守的成果。

相较于金燕在平凡岗位上的默默坚守,李夏音则用一针一线编织着自己的创业梦想。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她一直致力于宁夏刺绣的推广与创新。然而,创业之初,资金短缺成了最大的难题。转机出现在她了解到吴忠市妇女创业贷款政策后,在市妇联的帮助下,她和创业伙伴们成功申请到了妇女创业贷款,成立了非遗工坊。如今,她的工坊不仅教授传统刺绣技艺,还吸纳了近20名妇女就业,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非遗不能只停留在博物馆里,要让它‘’起来,带动更多人就业。以后,我会一如既往地举办培训班教授刺绣技艺,帮助留守妇女和低收入群体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居家灵活就业。”李夏音笑着说。

近年来,我市累计发放妇女创业贷款42.99亿元。其中,73%注入了种植、养殖、手工制品等传统产业。如今,妇女创业贷款这把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正在更多像李夏音这样的创业妇女手中传递。“市妇联将继续优化创业生态,聚焦女性创业需求,打造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升级巾帼创业孵化基地、设立专项扶持基金等举措,让更多女性创业者在吴忠这片热土上绽放才华。”吴忠市妇联副主席王洁说。

如果说李夏音的故事关乎文化传承,那么马晓燕的创业之路则充满了甜蜜的味道。马晓燕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因为对传统阿胶制作工艺的热爱,便萌生了创业的想法。然而,初期缺乏相关经验,让她一度陷入困境。在吴忠市人社局的推荐下,马晓燕参加了创业培训,学习到了实用知识,有了技能傍身,她的手工阿胶工作室逐渐走上正轨。

“我是从2023年开始从事纯手工阿胶糕制作的,带领20几位‘宝妈’一起创业,她们利用闲暇时间做纯手工阿胶糕来补贴家用,每个人每月收入都达到四五千元。”马晓燕说。

据了解,一季度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509人,实现工资性收入4.95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9亿元,全市经营主体净增2273户,创造新岗位794个,为全市稳就业保民生工作注入了强劲动能。

从兜底保障的公益性岗位,到助力梦想的创业贷款,再到精准对接的技能培训,政府的暖心政策托举起普通人的就业创业梦想。我市以创新与实干书写了稳岗就业的“民生答卷”,稳岗就业的“暖流”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托举起万千家庭的幸福生活。  

【记者手记】从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上不难看出,我市对就业重点群体的帮扶不仅有力度,更有温度,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民生“温度”。就业是民生之本,与亿万人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织好就业这张“大网”,还需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进一步找准基层就业短板,在培育就业点、拓展就业面上持续用功发力,让每位劳动者手上都有“饭碗”,生活越来越甜美。

记者:吴海燕 王思远 见习记者:张凯熙

编辑:李瑞玲 校对:邵玉璐

审校:何磊

审核:毛海涛

相关推荐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