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利通区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为党史学习教育注入“乡土元素”“文化元素”和“趣味元素”,通过“土话党课”入耳入心、非遗文化相融相通、趣味游戏寓学于乐等方式不断汲取红色力量,推动红色基因走进群众心头,为利通区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因子。
“土话党课”入耳入心
“从1949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的利益和幸福奋斗。我们村“两委”班子要把群众增收致富作为工作重心,持续发展壮大我们的辣椒产业”。3月18日下午,金积镇大庙桥村党建产业联盟基地大棚内一堂党史宣讲引来周边党员群众,党支部书记马自忠一口方言讲述着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党员群众们听得津津有味。随后,党员群众走进田间地头,一边忙活着辣椒田间管理,一边互相分享着学习心得,气氛活跃场面热闹。
时下正是设施农业移苗栽植的重要时节,为了能更好地服务基层党员和农民群众,金积镇大庙桥村积极组织村民积极发展产业,将党课搬到田间地头,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大白话”讲、易于理解的“土做法”做,同时为党员群众现场讲解近期的种植计划及种植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让服务群众“接地气”,党的知识“入人心”。 “在大棚里听党课,我还是头一回,效果好,收获大,这样的党课就像一场及时雨,送到了我们的心坎上,讲得不但通俗易懂,关键还很实用嘞。”大庙桥村的72岁老党员陈国信受益匪浅。
据悉,金积镇依托产业发展,打造温棚党史“微课堂”宣讲品牌,把党史、新中国史、乡村振兴、农业技术等内容,传达到每个村落、每个人的心里。让党课由“高大上”变“接地气”,由“课堂教室”走到“田间地头”,让大家坐得住、乐意听、记得牢,备受农村党员和群众的喜爱。
非遗文化相融相通
描边、剪裁、引线……刀剪翻飞,一幅幅惟妙惟肖的作品跃然纸上;针线一捻,一个个精美绝伦的图案浮现布面。3月18日下午,金星镇利宁社区活动室内热闹非凡,一场“‘剪一剪’‘绣一绣’,为党史学习教育注入‘文化元素’”的剪纸刺绣活动开始了。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根针线,一块红布,就能剪出党旗、国旗等图案,展示党史元素,散发艺术芬芳。刺绣和剪纸不仅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情感传承的载体。金星镇邀请辖区非遗传承人,为利宁社区的居民群众们进行刺绣剪纸培训,以与党史相关的刺绣、剪纸艺术为授课内容,把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紧紧结合起来,将红色元素融入到刺绣和剪纸中,彰显信仰与忠诚的力量,传递红色正能量。
“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剪出自己对党的祝福,绣出寓意深远的图案,这样的活动既让我们学到了新的小技能,也让大家一起回顾党的发展历程,实在是太有意义了!”居民王秀兰笑着说道。
利宁社区主要负责人介绍,“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让居民群众们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深刻感知建党百年来新中国的发展和变化,有利于增强大家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红色基因融入本职工作,生生不息。”
趣味游戏寓学于乐
“我们组拼的这幅是《红色娘子军》”“我们组也拼好了,我们的是《洪湖赤卫队》”“这幅拼图的故事我知道!这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韩英带领洪湖赤卫队与敌人展开艰苦斗争,保卫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的故事。”3月18日下午,一个个和党史相关的红色故事从“红色领航馆”传出,走近细看,胜利镇新华社区“寻找初心‘拼’历史”党史拼图PK赛正进行的如火如荼。
党员们被分为若干个小组,在组队拼图的过程中,进行沟通互动。“寻找初心‘拼’历史”环节设计的十分巧妙。每一组按照时间顺序领取一份九宫格拼图,而拼图的内容,正是“四史”中涵盖的历史大事件,随着一块块拼图拼好,一幅百年历史脉络图浮现在大家面前,清晰的脉络,不仅十分震撼,更令人记忆深刻。
据悉,当天活动中的关卡设计不仅有党史拼图PK赛还有击鼓传花、趣味答题等多样的形式。“预备……开始!”随着一声令下,鼓声缓缓响起,在欢快的锣鼓声中,大家传递着手中的花球,花落谁家,谁起身表演党史学习才艺秀。独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歌弹唱《我和我的祖国》、红色故事分享……党员们的表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精彩纷呈。
胜利镇新华社区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趣味元素”,明确了“为何学”“学什么”和“怎么学”,让“有意义”的事变得“有意思”,让大家在一个个老少咸宜、寓教于乐的小游戏中,共同回顾党的奋斗历程,追忆艰苦奋斗岁月,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利通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