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夏新闻10月21日电 (杨迪)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是中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同时也有着“中国葡萄酒第一镇”的美称。近日,记者探访红寺堡区,了解当地的优质葡萄酒是如何酿成的。
葡萄酒界有“七分靠种,三分靠酿”的说法。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对种植酿酒葡萄十分重要。红寺堡区地处北纬38°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带黄金区,这里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降雨量少、土壤透气性好、境内无污染源,是种植酿酒葡萄的理想地区。
2007年,红寺堡区开始发展葡萄产业。当地坚持生态保护、统一规划、特色发展、精品高端的原则,推进葡萄“全产业链”发展。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面积达到10.8万亩,注册葡萄酒企业28家,已建成投产酒庄(厂)18家,年加工能力达3.5万吨,年产成品酒800万瓶,产值达4亿元。红寺堡镇并于2015年获授“中国葡萄酒第一镇”称号。
为解决葡萄产业人才匮乏这一问题,红寺堡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吸引国内外人才助力葡萄产业发展,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华科研团队签订了5年的技术合作协议,11名博士生导师等专家学者常年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加大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建立了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汇达酒庄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科研示范基地;同时还引进意大利、法国等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区酿酒师3名。
“好酒也怕巷子深。”为了提升产区葡萄酒的知名度,红寺堡区产区坚持品牌意识,鼓励、引导酒庄(厂)参加国内外葡萄酒品质大赛及产品推介、行业论坛等活动。目前,在全国一二三线城市建成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直销店27个,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步增加。红寺堡区葡萄酒企业酿造的葡萄酒近年来在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大奖赛、法国巴黎品醇客葡萄酒挑战赛、亚洲葡萄酒大奖赛等国际国内大赛上获得各类奖项115个,其中大金奖2个,金奖40个,银奖40个,铜奖及其他荣誉称号33个。红寺堡区更连续四年斩获有“酒界奥斯卡”之称的布鲁塞尔世界葡萄酒大赛大金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葡萄酒第一镇”。(完)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