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家庭文明建设】吴忠市文明办邀您线上重读红色家书

家与国,自古就是一个整体。有国才有家,家和国兴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优良党风涵养红色家风,以优良家风强化党性修养,在凝聚党心民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革命烈士张自忠、陈雄、赵云霄家书以及家书背后的故事。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筚路蓝缕的往事,缅怀为民族存亡奋不顾身的先辈们,继承弘扬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一、张自忠致战友书

致战友:

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维纲、月轩、纶山、常德、振三、子烈、

纯德、铭秦、德顺、德俊、迪吉、紫封、

九思、作祯、亮敏、斡三、芳兰、之喆、

文海、春芳诸弟。

小兄 张自忠手启

张自忠昭告各将领、各部队的亲笔信

家书背后:

这封书信,是1940年5月1日,张自忠昭告各将领、各部队的亲笔信。

张自忠(1891—1940),字荩臣,后改荩忱,山东聊城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他先后任第59军军长、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5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他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中国将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五十余国中战死的军衔最高的将领。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身负七处重伤,壮烈殉国,年仅49岁。

张自忠将军,从抗战开始就抱有“报国必死”的决心,每次上战场都英勇悲壮,并且战前都要写下一封信,回来后再把信撕掉。枣宜会战前夕,他写下了两封信,一封信留给将士们,另一封信留给他的副将,信中言语字字千钧,句句肺腑,舍己为国的情怀感天动地,但他却未能给家里留下只言片语。

二、程雄致父母书

亲爱的双亲大人膝下:

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儿不得不来信辞别双亲大人,如果不能活着的话,双亲大人应保重玉体,抚育好弟妹。生活难度的话,可卖掉土地、房屋,把生命糊过来,到十年八年我们就好了,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

儿 实穗跪禀

程雄的家书

家书背后:

这封家书,是程雄1940年5月奔赴抗日前线临行之前,写给父母的辞别信。

程雄(1919—1943),又名程世杰,安徽岳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到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1940年,在该队举办的青年大队学习,后任新四军2师5旅13团2营3连连长等职。1943年8月17日,在江苏六合与日军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4岁。

当年,21岁的程雄,满怀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忠诚,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与不舍,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抗日最前线。自古忠孝难两全,程雄与成千上万走向抗战前线的共产党人一样,抱着不能在父母膝下尽孝的遗憾,时刻准备着血染沙场、为国捐躯。

三、赵云霄致女儿(1929年3月24日)

启明:我的小宝贝

启明是我们在牢中生了你的时候为你起的名字,这个名字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有了你四个月的时候,你的母亲便被湖南清乡督办署捕到陆军监狱署来了。当时你的母亲本来是立时处死的罪,可是因为有了你的关系,被督办署检查了四五次。方检查出来,是有了你 ! 所以为你起了个名字叫启明。

小宝宝 ! 你是民国十八年正月初二日生的,但你的母亲在你才有一月又十几天的时候,便与你永别了。小宝宝 ! 你是个不幸者,生来不知生父是什么样,更不知生母是如何人?小宝宝 ! 你的母亲不能抚养你了, 不能不把你交与你的祖父母来养你。你不必恨我,而要恨当时的环境 !

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且到俄国读过书。你的父亲是死于民国十七年阳历十月十四日。你的母亲是死于民国十八年阳历三月二十六日。小宝贝!你的父母,你是再不能看到,而且也没有像片给你,你的母亲所给你的纪念只有像片和衣物及一金戒指,你可作一生的惟一的纪念品 !

小宝宝 ! 我不能抚育你长大,希望你长大时好好的读书。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我的启明。我的宝宝!当我死的时候你还在牢中。你是不幸者,更是无父母的可怜者。小明明 ! 有你父亲在牢中给我的信及作品,你要好好的保存。

小宝宝 ! 你的母亲不能多说了,血泪而书成。你的外祖母家在北方,河北省阜平县。你的母亲姓赵,你可记着。你的母亲是二十三岁死的。小宝宝 ! 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负你父母的期望。可怜的小宝贝,我的小宝宝 !

你的母亲

于长沙陆军监狱署泪涕

1929年3月24日

陈觉烈士遗书(上排) 和赵云霄烈士遗书(下排)

家书背后:

信中,赵云霄十余次深情地呼唤着自己的“小宝宝”“小宝贝”,这呼唤,既是对女儿的无限眷恋,更饱含着对革命胜利的无限憧憬与希望。

写完绝笔后的第三天,赵云霄给襁褓中的女儿喂了最后一次奶,然后镇定地走向刑场,牺牲时年仅23岁。然而,令人痛心的是, 被祖父母从监狱接出后抚养的小启明, 并没有像母亲希望的那样“长大成人”,而终因体弱多病在4岁时夭折。

一个青春家庭就这样把一切奉献给了革命事业!父亲没有等到女儿的出生,母亲没有等到女儿的长大,女儿也没有等到革命的胜利。

如今,只留下这封感天动地的遗书,成为共产党人高尚气节的珍贵见证。

相关推荐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