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行程2000多公里,走遍吴忠市各县区,进村入户感受民生温度,走进企业感受科技伟力,用脚步丈量吴忠大地,以振兴希冀为纲,为前行注入力量和源泉。
由5名在读博士生、5名在读硕士生以及2名在读本科生组成宣讲队,奔赴红寺堡区、利通区、青铜峡市等开展公益宣讲和励志教育分享会20场次,覆盖线上线下家长学生人数达到2600余人,旨在为宁夏地区的青年学子们点燃梦想之火……
走村入户了解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
7月22日至28日,清华大学“江山社计”赴宁夏联合实践支队13名学子,通过学习调研、专题调查、实践研究、公益宣讲等形式在吴忠市开展了为期8天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紧凑而丰富,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每一位清华队员进一步理解当地特色的红色历史文化、特色优秀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以及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在深入青铜峡市余桥村、韦桥村、蒋滩村了解到三个村发展特色旅游走上致富路后,队员们感慨:以乡村旅游为重要的振兴抓手,在党建引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当地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等,探索出了一条多产业融合的复合式发展路径。
在调研考察同心县张家塬乡汪家塬村、折腰沟村时,清华学子们还受邀参与了张家塬乡党委班子成员等组织的乡村振兴发展座谈会,成员们就旅游发展、特色农产品推广等提出了众多建议,希望为当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发展贡献出自身的智慧力量。
走访盐池滩羊第一村、大水坑石油小镇、李塬畔窑洞红色革命遗址、惠安堡黄花产业后,让大家收获颇多。“一个产业带动一片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可思议。”队员陈厚伦说,惠安堡镇隰宁堡村的黄花产业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特色产业对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参观宁夏君星坊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君星坊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依托院士工作站,吸引了众多业内顶尖专家学者加盟,在国内亚麻产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吴忠仪表厂并未止步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而是加大了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力度,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清华学子带着好奇,参观了君星坊食品公司、宁夏伊利乳业、吴忠仪表厂后,深刻感受到科技对产业发展的带动力和驱动力。
走访宁夏伊利乳业公司。
清华大学实践联合支队12人以校园介绍、学习方法、成长经历、专业选择、学科启蒙等多个话题作为宣讲主题,覆盖红寺堡区、利通区、青铜峡市2600余名学子,助力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在学习方法方面,陈宇航结合自身的高中成长经历以及务实的方法论,细致讲述自己的高中学习方法,并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大学本科生活。张学峰通过科普介绍神经网络,引出在日常学习中要用好观察与反馈机制,并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学能力、总结能力、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为吴忠学子进行励志宣讲。
在成长经历方面,刘皓、石欣宇分别向同学们做了题为《小镇青年故事》的励志主题宣讲,鼓励同学们树立自信,勇敢追求梦想。在专业选择与职业规划方面,邹施雅、王彤分别做了《人生走向的可能影响因素》和《越过繁星,我成为我自己》为主题的励志宣讲,激励同学们努力追求知识、规划未来。在学科启蒙方面,夏腾溪通过宣讲计算机专业、演示计算机程序、建立编程思维等多个方面,展开了多角度、多层次、多视角的计算机启蒙教育。
“一直以来,学生社会实践是清华大学的优良传统,也是清华大学落实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清华大学联合实践支队负责人张学峰说,支队成员将继续秉持行胜于言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勇担社会责任,讲好清华故事,为科技兴国、教育兴国战略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宁夏日报记者 蒲利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