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营造爱才聚才“暖生态”——“吴忠对人才更友好,人才在吴忠更有为”系列报道之三

“‘青年人才驿站’给我们提供了暖心的服务和温馨的环境,还为我们举办创业沙龙,这对于我们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实在是太好了。”2023年11月底,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份来到利通区工作的李燕,为找不到合适的出租房而发愁。吴忠市“青年人才驿站”主动服务,很快便为她解决了难题。

提供“一间房”,加分一座城。5月20日,在吴忠市卡萨酒店,记者看到酒店内的青年会客厅、青年学习社以及房间等区域随处可见活泼温馨的青年元素,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随处可见就业创业信息、人才政策信息、生活资讯等,并提供线上线下综合服务。  

如今,在吴忠,不少人才入住了人才公寓。近年来,我市聚焦人才关心关注的住房安居问题,整合资金资源,市县共打造“人才驿站”680余套,作为柔性引进、来吴创新创业各类人才政策性过渡用房,为各类人才提供多样化入住方案。吴忠市级“人才驿站”对柔性引进人才免费安排入住,对全职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提供免费入住3个月至2年的入住服务。2023年以来,安排了80余名优秀人才免费入住,为来吴人才提供温暖安心的“港湾”。  

在城市和青年的双向奔赴中,吴忠市“人才驿站”为来吴创新创业的人才解决了后顾之忧,成为广大人才选择留在吴忠的“加分点”。

“之前就在市人民医院实习过,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硕士毕业后还是决定回到吴忠工作!”毕业于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王静作为宁夏吴忠市预引进优秀大学生,成功入职吴忠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工作。

“王静到我们医院工作后,除了享受吴忠市发放的8000元预引进补助和20万元一次性入职补助外,市人民医院还将为其发放15万元安家费。”5月20日,吴忠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杨斌说。

近年来,我市瞄准教育、医疗领域,出台《预引进优秀在读大学生实施办法(试行)》,明确预引进优秀在读大学生的条件、方式、补贴标准及申报程序等,支持教育、医疗卫生领域前移引才关口,通过与优秀在读大学生签订协议、给予资助等方式,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来吴工作。

如果说,预引进优秀在读大学生是吴忠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引进人才方面作出的积极探索,那近年来重点打造的另一特色引才活动平台,“吴忠情·故乡行”——吴忠籍在外人才家乡行活动,则是突出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将优秀在外人才“请回家”,共谋家乡发展。“最初团委干部联系我参加返家乡活动的时候,我还有些惊讶,没想到家乡对我们这些在外学子这么重视,如果说家是最温暖的港湾,那我觉得家乡是最坚实的后盾。”日前,同济大学在读博士毛甜甜说。

近年来,宁夏吴忠市扎实推进“才聚宁夏1134行动”,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通过搭建沟通联系平台、丰富招才引智载体、提供优质暖心服务等举措,厚植青年人才成长沃土,吸引集聚青年人才来吴创新创业,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智增力、赋能增效。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吴忠籍在外学子摸底工作,分工业、农业、教育、医疗等不同领域,收录一万余名在外学生信息,建立吴忠籍在外学子信息库,及时更新维护,加强联系服务,聘任吴忠市青年人才推介大使,表扬社会实践成果突出“返家乡”大学生实践小组,切实提升青年人才荣誉感,将青年人才对家乡的桑梓情怀转化为助力家乡发展的青春动能。

“政策帮扶越来越好了,返乡青年通过努力一定能够在家乡这片热土上实现心中抱负。”返乡创业青年、宁夏红盛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朋鑫信心满满地说。

据了解,吴忠市每季度召开全市青年联席会议,出台普惠性青年政策38项,在婚恋交友、教育提升、安居住房、就业帮扶、创业扶持等方面提供帮助,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注青年成长成才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青年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乡村振兴第一线建功立业。

“市县精心打造‘拎包入住’人才公寓、青年人才驿站,为来吴就业创业的青年人才提供住宿、就业指导、政策宣讲、城市融入等‘一站式’服务,切实解决他们的住宿难、求职难、融入难等问题。”吴忠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张彬说。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近年来,为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吴忠市先后出台“人才强市25条”“柔性引才实施办法”“本土人才培养若干措施”,一方面,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支持各类用人主体创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专家服务基地等人才载体和创新平台,着力提升人才支撑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聚焦人才所急所需,大力实施创业安心、住房安居、配偶安置、子女安顿、身体安康“五安工程”,近三年拿出“真金白银”为全职引进的北京大学、兰州大学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发放补贴,安排引进人才入住人才公寓,解决人才子女就学问题,组织优秀人才进行免费体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才关心关注的“小事”,让人才更有获得感。

在注重引进的同时,吴忠市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着力提高本土人才培养能力,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乡村产业人才的培育一直是个难点。为此,我们综合考虑乡村人才特点、需求和接受能力,由市委组织部会同农业农村局制定下发《关于开展乡村产业人才精准培训的通知》,以内容管用易学、群众想学愿学、课程精准齐全为目标制定培训计划。”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马勤说,“在授课方式选择上,既邀请专家教授上讲台,又调动发挥本土人才作用,举办的培训班中有‘土专家’‘田秀才’到现场传授经验,60%的课程都安排在田间授课,用‘乡音土话’讲‘实用技术’,让培训更接地气、更有成效。”

“吴忠市《关于培养、引进、留住、用好人才的激励措施(试行)》的制定出台,具有延续性更强、契合度更高、含金量更足、着力点更准、人情味更浓五大特色和亮点。”据吴忠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张彬介绍,“智汇吴忠1345行动”围绕聚焦“六新六特六优”产业需求,提出许多突破性的举措,既有破除机制障碍的行动,又有真金白银的奖补,完善了人才引进培养的链条,体现了吴忠市招贤纳才、尊贤重才的最大诚意。

张彬说,组织部门作为“人才之家”,将充分发挥在人才工作中的牵头抓总作用,坚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持续健全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创造有为有位的工作环境、改善拴心留人的服务环境、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努力为人才提供释放才能、展露身手的“好平台”和“大舞台”。

一项项极富诚意的人才制度的建立,一项项高含金量的人才政策的落实,释放出强大的人才红利。各方面优秀人才汇集吴忠、建功吴忠,越来越多的“千里马”在这里竞相奔腾,强大的智力资源必将为吴忠高质量发展增添澎湃动力。 

记者:吴海燕

编辑:王艳蕊 校对:邵玉璐

审校:何磊

审核:毛海涛

相关推荐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