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万物复苏,黄河也更加生动明艳起来。近日,黄河岸边,碧水荡漾的黄河与两岸树木、农田相接,宛如一条碧绿色的玉带蜿蜒流淌。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颜色。于吴忠而言,绿色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近年来,吴忠市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围绕自治区党委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工作部署,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协同推进大保护、大治理,全市完成国土绿化57.42万亩、草原修复26.5万亩、沙化土地治理18.15万亩,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由2022年的12.66%、54.7%提高到13%和55.5%,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势头愈加强劲。
作为新时代“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之一,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是重中之重。吴忠市地处黄河“几字弯”西线,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月7日,吴忠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里,黑鹳、天鹅和白琵鹭时而在空中盘旋,时而在水中觅食,尽情享受美好时光。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这几日,张天兵用手中的镜头,定格这一美好的瞬间,记录自然和谐的美丽景象。
黑鹳是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栖息地的环境条件要求特别高。“随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市迎来越来越多像黑鹳一样的‘远方的客人’。”吴忠市自然资源局鸟类监测员马金梅说。
近期,吴忠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在宁夏吴忠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时,监测记录到迁徙途中在此休息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这是工作人员连续第五年监测到黑鹳。
“黑鹳和白琵鹭属于北迁候鸟中比较早的大型涉禽,3月中旬将在我市迎来大规模候鸟迁徙期。”马金梅说。
吴忠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约为28.76平方公里,属于河流湿地,公园内滩涂辽阔,饵料丰富,动植物分布类型多样,水生生物及鸟类资源丰富,已经成为候鸟迁徙途中的主要聚居地和繁殖地,每年候鸟迁徙期间,湿地公园内鸟类最多时达到近十万只。
沿滨河大道向东行进,景象令人震撼:道路两侧,一棵棵植物坚韧生长。这是我市“三北”工程加速推进的真实写照。在这场绿色征程中,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定决心、企业的积极参与、民众的热情支持。每一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
在此基础上,如何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家底”?绿上增绿,精准是关键。为此,吴忠市高质量编制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国土绿化)方案,全面摸清可绿化用地情况,市自然资源局对所有绿化点位土地性质、权属等逐一核实,逐块明确种植树种、种植数量、责任单位及时序安排等,让基层知道怎么做,明确各单位权责及分工,也让各部门形成了联动的强大合力。
“生态优先”一直是铭刻在吴忠城市基因里的发展理念。城市中,一座座口袋公园、特色游园建成投用,整洁美观的城市环境令人赏心悦目、眼前一亮,纯电公交、纯电出租车行驶在大街小巷,绿色出行蔚然成风……
逐绿而行的路上,还有更多的美丽乡村加速“释放”:青铜峡市沃沙村在原有点缀种植的灌木林地栽植各类花卉,将吴青路的花圃进行改良种植,打造“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的绿化景观,擦亮生态乡村的幸福底色;盐池县大水坑村结合中水回用、村庄绿化等项目实现了村域全面绿化,有效提升了区域水环境,又增加了村内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同心县旱天岭村在2023年建成全国首个“天光地热”零碳供暖百户示范项目,将新能源产业发展、央企帮扶与供暖民生项目相结合,让当地百姓彻底告别烧煤炭、烧秸秆取暖的历史。
“2024年,我市依托‘三北’防护林、宁夏南部生态保护修复、防沙治沙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实施宁夏南部生态保护与修复、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等重点项目,完成生态修复49.2万亩,科学绿化示范建设1.3万亩,绿化美化村庄20个,全面、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建设,提升绿化生态质量。”吴忠市自然资源局林草生态修复科科长李建华说。
如今,在黄河两岸,“转角遇到美”“出门见到绿”的心愿从蓝图愿景变为美好现实。随着天气逐渐变暖,不少市民纷纷轻装上阵,走出家门,到公园广场游玩、健身,尽情享受美好的春日暖阳。
“现在咱吴忠的环境特别好,可以说步步皆是风景,让人心情特别好。”家住利通区古城中心村的李志华说,马上就要到鲜花盛开的时节了,到那时城市会变得更美。
“今年,我市将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牵引,以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市、能源综合示范市为抓手,精耕细作、精准发力,持续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毛乌素流动沙地治理、农田防护林建设、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工程,确保完成63.24万亩年度攻坚战任务。”吴忠市林业和草原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冉秦说。
记者:马一萍
编辑:马静雪
审校:何磊
审核:毛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