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 马小龙: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三月春寒料峭,春风裹着些许细沙,拍打在同心县豫海中学教学楼的玻璃窗上。教室里,一个清瘦的身影正站在黑板前书写圆周运动的物理公式,台下的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不时低下头做笔记。豫海中学物理教师马小龙,这是他扎根教育一线的第12个年头。12年前,马小龙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本有机会留在繁华的大城市,却毅然选择回到同心县,将满腔的热情和才华奉献给家乡的教育事业。

“愿意把家安在学校”

“马老师像一个上了发条的闹钟。”同事这样形容他。作为一名班主任,马小龙每天的日程安排精确到分钟:清晨六点半,他准时出现在教室,陪伴学生开启一天的早读;午饭后,他又忙着检查学生的午休纪律;直到晚上十点半,教室和宿舍楼的灯光熄灭,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马小龙始终与学生并肩作战,共同成长。年复一年,磨损的讲桌、泛黄的教案,见证了马小龙12年来披星戴月的坚守。

“爱人常说我把家安在了学校。”谈及家庭与工作的平衡,马小龙坦言这是一道难题。马小龙的妻子同样是一名教师,虽然能理解他的工作,但看着每天早出晚归的他,难免有些心疼。“五十多个学生背后是五十多个家庭的希望,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要承担起这份责任。”马小龙说。

奉献是教师工作的底色,马小龙却不这样认为。在与马小龙的交谈中,“本职工作”这个词频繁被他提起。他常常教育学生,学习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下去,只有个人生存无忧,才能谈及对家庭、社会的贡献。“对我来说也是如此,教书育人是我的本职工作,我只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他说。

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在教学中,马小龙始终秉持“教师是引导者而非权威”的理念。他的教学从不拘泥于课本,而是通过物理实验、多媒体教学等手段,让课堂“活”起来。马小龙用自己的方式,让西北的孩子知道,物理可以像黄土一样亲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职责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马小龙深有感触地说,“一旦学生对学科产生了兴趣,他们的学习动力就会源源不断。”

在马小龙的悉心教导和创新教学下,学生们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绩也稳步提升。“以前我觉得物理很枯燥,但遇到马老师后,我发现物理原来这么有趣!他的课让我完全投入其中,我现在非常喜欢物理。”学生孙娇娜说。多年来,马小龙的教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曾多次荣获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多项荣誉。2024年高考,马小龙所带的毕业班本科上线率高达94%,物理单科成绩尤为突出。

虽然马小龙带出了瞩目的好成绩,但在他眼里,成绩从来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有些学生成绩一般,但他们善良、活泼,有上进心和正确的价值观。无论能否进入大学,他们都会有美好的未来。”马小龙说。在工作中,他也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旦发现学生有消极情绪,就会及时进行开导和鼓励。“这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无论成绩怎样,我们首先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马小龙说。

“这一生,边学边教”

12年前,初出茅庐的马小龙,也经历过新手教师的苦恼。“被‘挂’在黑板上解不出题是常有的事。”马小龙坦言。后来,他摸索出了一个提高教学能力的捷径——模仿。没课的时候,马小龙就“泡”在其他教师的课堂上,钻研老教师的授课细节。除此之外,广泛读书、参加培训也让马小龙在讲台上不断地成长。

如今,马小龙早已褪去了身上的青涩,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市级骨干教师。他不忘来时路,秉持着“传帮带”的理念,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年轻人不怕遇到困难,怕的是遇到困难不说。多沟通、分享经验,才能让每个人的教学能力都得到提高。”在马小龙的指导下,物理教师马小梅等多位年轻教师在教学比赛、论文大赛中斩获佳绩。“马老师对我来说亦师亦友,他在为人处世和教学方面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我希望自己能像马老师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将这种‘传帮带’精神传承下去。”马小梅说。

面对新课改、新高考的挑战,马小龙有了新的教学计划。“我们需要不断改变自己。”但他坚信,无论如何改变,深挖教材、向优秀教师学习都是不变的宗旨。“对教师来说,要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新知识,一辈子边学边教。”马小龙说。

傍晚时分,马小龙结束了一天的授课。匆匆吃过晚饭后,他又赶忙回到办公室,准备第二天的课程。窗外的风声逐渐平息,远处山脉的轮廓渐渐隐入夜色,一盏台灯在他的办公桌上亮起,照亮了教案上密密麻麻的批注,也点亮了西北小城生生不息的教育薪火。

见习记者:锁冰心 王涛

见习编辑:高亚萍

审校:何磊

审核:毛海涛

相关推荐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