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银发经济”节节攀升 “网购陷阱”科学避坑

继“粉丝经济”“单身经济”之后,如今的“银发经济”正悄然崛起,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消费新势力。无论是蹲守直播间、刷抖音短视频,还是在拼多多等平台参与团购,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积极融入网购大军。

然而,部分老人每天收到的快递包裹络绎不绝,所购买的物品琳琅满目,但真正使用者却寥寥无几;也有不少老人热衷于加入各类低价群、团购群,沉溺于“买买买”的快感中难以自拔。尽管老年人作为网络时代的参与者,面对网购的技术门槛,他们中的许多人仍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意愿,努力追赶时代的步伐。然而,由于老年人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不少人在网购过程中遭遇问题时往往只能默默承受,因此,他们亟需获得更多的支持、帮助与保护。

在各类电商促销活动层出不穷的当下,老年人为何对网购情有独钟?又该如何避免陷入网购的“陷阱”之中?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走访。

指尖上的夕阳红:“银发经济”催生网购新势力

“叮咚,您有新订单啦!”如今,这样的提示音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越来越多的“银发族”也加入了网购大军。

家住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新民社区上桥人家小区的李凤兰老人自退休后,便加入了网购大军,她平均每天会签收一个快递。在她看来,网购足不出户,购物更便捷,对于腿脚不便或居住偏远的老年人来说,网购省去了外出购物的奔波,只需动动手指,商品就能送货上门,极大地方便了老年人的生活。

在吴忠市,像李凤兰这样日均收1个快递的老年网购族正快速增长。互联网的便捷与风险,在这个互联网的消费热潮中激烈碰撞。

春节临近,打算给家里置办点儿年货的沈晓萍,想问妈妈需要点什么。

“不用了,不用了,我这儿网上都买全了,你看你需要啥,老妈这儿给你添点儿。”让沈晓萍想不到的是,电话那头,妈妈一口回绝了。沈晓萍说:“以前过年的时候,都是父母给她打电话说让从网上买年货,自从她教会母亲用智能手机之后,老太太竟也迷上了网购,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现在竟成了家里收快递的主角。”

家住利通区古城镇朔方社区永昌庄园小区的张爱宁老人也是个网购达人,她说:“电商平台商品种类繁多,价格透明,方便老年人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商品。同时,各类促销活动也让老年人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

“您有新订单。”清晨9点,65岁的王建国老人戴着老花镜核对取件码。“孩子教我用智能手机,现在连降压药都能网购了。”他展示着手机里收藏的15个团购群。

吴忠市区开元世家小区门口的商户张洁说:“现如今,每天来店里取快递的,有三分之一是老年人。只能说现在的老年人也开始卷起来,开始学习使用数字产品,跨越数字鸿沟,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价格透明、送货上门、操作简单”成为老年群体选择网购的三大动因。

除此之外,政府、社区、家庭等各方力量也积极推动老年人数字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智能手机和网络应用。

“这个购物车怎么用?”“怎么才能找到靠谱的商家?”在盐池县盐州路街道花园社区开展的老年课堂上,老人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社区特别邀请了电商平台的专家,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手把手教老人们网购技巧。从注册账号到挑选商品,从安全支付到售后维权,每个步骤都讲得清清楚楚。68岁的刘秀林老人兴奋地说:“原来网购这么简单,以后再也不用麻烦孩子们帮我买东西啦。”

“9.9包邮”背后的暗礁:七成老人曾遇消费陷阱

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和虚实难辨的促销活动,老年人往往感到眼花缭乱,稍不留神便会陷入网购的陷阱之中。

当72岁的李淑芳阿姨在直播间抢购到9.9元的“羊绒围巾”时,她未曾料到收到的竟是一条化纤材质的劣质品。

青铜峡市的张桂兰花老人花费299元购买的“直播间爆款羽绒服”,到货后竟是一件填充化纤的薄马甲,商家却以“直播效果仅供参考”为由搪塞。

盐池县的退休教师马志刚参与了一项“养生器械拼团”活动,付款后微信群瞬间解散,追查发现收款账户注册于外省。

在吴忠市消协发布的《老年网络消费调查报告》中,67.3%的受访者表示曾遭遇虚假宣传,54.8%的人购买过“三无产品”。

子女们的担忧同样不容忽视。“母亲买回18.8元的‘量子保健袜’,包装上连生产日期都没有。”市民李杰苦笑着展示家中堆积的未拆封的快递盒。

某二手平台的数据显示,吴忠市“老年人网购闲置转让”的帖子数量较去年激增100%。

这些现象背后,折射出老年人对网购知识的匮乏和辨识能力的不足。一些不法商家正是利用了这一点,通过夸大宣传、低价诱饵等手段,诱导老年人下单购买,而一旦出现问题,这些商家又往往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使老年人维权无门。

构筑“防跌网”:多方联动守护银发消费家庭防线

担心买到假货?害怕支付出错?别急,“网购管家”来帮您。我市各社区纷纷设立了“银发网购咨询服务站”等平台,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化身“网购管家”,为老人们提供一对一的贴心服务。

在利通区金星镇正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网购管家”不仅帮老人们甄别网购陷阱,还提供代收快递、协助退换货等服务。“有了社区网购管家,我们网购时心里踏实多了。”社区老人郭淑珍乐呵呵地说。

对于独居老人来说,利通区金星镇阳光骄子社区还组织志愿者开展“一对一”帮扶,上门教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设置支付密码,并定期回访,了解他们的网购情况。独居老人张萍感动地说:“这些志愿者就像我的孩子一样,耐心地教我使用网络,现在我不仅会在网上买生活用品了,还会辨别哪个是正规网站。”

“网购遭遇假货该如何应对?”“被套路后该如何维权?”……几乎在每一场法治宣传活动的现场,类似这样的咨询问题都屡见不鲜。

我市各级检察机关和司法部门通过展示普法维权展板、发布关于老年人预付卡消费、保健品消费等常见诈骗套路的警示信息,并在咨询台为群众提供详细解答,同时鼓励老年人积极提供相关线索,共同防范诈骗行为。

除了各单位、各部门、各社区外,家庭成员也在防止老人网购受骗方面各有妙招。

“我给父亲设置了单笔200元的支付限额。”35岁的尤娜定期帮父母筛查关注店铺资质,为老人安装反诈APP,从技术上为他们筑起一道安全防线。市民朱红梅只要有时间就会和母亲一起网购,并帮助她识别虚假广告,避免陷入消费陷阱。她说:“子女们可以定期与老人沟通网购经历,教会他们如何识别正规商家和优质产品,提高防骗意识。”

“在我看来,很多老年人热衷于网购是因为不想落伍于这个时代。很多老年人在年轻时候吃过苦,现在生活条件允许了,他们会有购物的冲动,这也属于一种心理补偿。”吴忠麟祥律师事务所杨凯律师建议,老年人网购切忌盲目消费,购买前要仔细考虑商品的真伪和质量,和日常市场消费一样,网购一定要选择正规平台,货比三家。同时,老年消费者要保留完整的聊天记录,即使是语音沟通也要用文字来确认关键信息。

吴忠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王健温馨提醒,老年人在网购过程中务必保持谨慎,选择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仔细阅读商品信息,确认无误后再进行购买,务必保存好购物凭证、商家对话等重要证据。同时,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避免泄露重要信息。一旦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及时联系平台客服寻求帮助,若协商不成,可寻求消费者协会的调解,或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记者手记:为防范网购陷阱,老年人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辨别商品真伪,理性对待促销活动。同时,子女们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关心和引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网购技巧,避免上当受骗,此外,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网购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为老年人营造安全、放心的网购环境。

记者:冯荣

编辑:李瑞玲

审校:何磊

审核:毛海涛

相关推荐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