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宁夏吴忠,有着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25年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她以非遗刺绣为笔,一幅温暖的民生画卷在她的绣针下栩栩如生,让残疾人和妇女搭乘上非遗致富的列车。让非遗的春风,吹进每一个人的心田,她的名字叫李夏音。
李夏音老师出身裁缝世家,2005年因为母亲的身体原因,李老师临危受命接手母亲的裁缝店,将其改造成巧儿刺绣坊,从那以后便走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发展之路。她不是一味的因循守旧,而是大胆的对传统刺绣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紧跟时尚潮流,将刺绣与时尚潮流紧密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将传统文化转化为经济效益。她在这些年里收集整理出了一百多种宁夏刺绣针法,对刺绣做出了巨大贡献。李老师收集整理这些刺绣技法,并且将其杂糅精进形成独属于自己的特色风格。
李夏音深知非遗传承要与时俱进,2009年,她成立吴忠市巧儿刺绣传承有限公司,探索“非遗+产业”模式,致力于帮助残疾人和妇女就业增收。因患小儿麻痹落得残疾的蔡玲便是此模式下的受益者,她在李老师的帮助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蔡玲参加了李夏音组织的刺绣培训班,那时的她生活艰难,未来一片迷茫。但刺绣为她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从艰难学习每一针每一线,到逐渐熟练掌握刺绣技巧,蔡玲付出了无数努力。如今,她已成为自治区级传承人,不仅实现了经济独立,还培养出了优秀的大学生女儿,家庭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更重要的是,重拾了生活的信心与尊严极大的实现了自我价值。
李老师尤其注重挖掘和培养年轻力量,她认为,传统文化不能只停留在过去,应该与时俱进,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于是邀请何佳等年轻人加入团队,为传统刺绣注入新鲜血液。年轻人思维活跃,他们将现代时尚元素与传统刺绣相结合,使宁夏刺绣在保留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更具时尚感和吸引力,让古老的刺绣技艺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相比于她对传统刺绣的执着,李老师的深谋远虑和思维高度才是让我最佩服的,李夏音团队正积极探索“手工+科技+文旅”平台,借助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对接市场。她知道要想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的从宁夏吴忠走出去,不仅仅是要绣出美而精的作品来。我们在采访中,她是这样说的“我们这些非遗传承人花费大量时间去完成一幅作品的宣传力度,远不如新闻工作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为我们进行宣传来的好,现如今我们的传承所遇到的最大困难便是知道宁夏吴忠刺绣的人很少,大家只知道苏绣、湘绣、蜀绣、粤绣这几大著名刺绣,很少有人知道宁夏吴忠的刺绣也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并且她鼓励我们,如果对刺绣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在周末假期找她来学习,这便是我心目中非遗传承人的样子。
李夏音以非遗刺绣为纽带,连接起残疾人和妇女与美好生活的桥梁,让非遗成为他们致富的有力工具。在她的努力下,非遗的春风正温暖着每一个人,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也让非遗刺绣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也让非遗刺绣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通讯员:哈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