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逆水行舟 一篙不松——青铜峡工业园区经济发展逆势上扬

  今年,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青铜峡工业园区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阻力。管委会坚持一篙不松,行稳致远,园区市场主体不仅实现了正常经营,还得到了更大发展,整体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上半年,园区新增企业38家,企业总数达到168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0.96亿元,同比增长11%;吸纳9700余名工人就业。

  从数据看,青铜峡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实现逆势上扬。通过实地采访,记者看到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了,创新驱动作用凸显,园区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不断迈进。

  宁夏东吴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产业链农药高新技术上市企业,主导产品是咪唑烷,产品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具备市场定价权。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东吴”拥有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与俄罗斯开展技术合作,建立中俄精细化工联合研究中心。截至目前,企业获得已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

  作为一家“巨无霸”化工企业,“东吴”全天候不间断生产,产出丰硕,但排放寥寥。

  原来,企业致力于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打造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产业链。投资过亿元进行环保改造后,让八成废水二次利用、废渣全部综合利用、废气达标排放。

  “外人走进我们企业,闻不到一丝刺鼻气味,都说不像是化工厂。”9月1日,“东吴”董事长吴根龙笑着说,这是对企业环保生产的最好褒奖。

  科技赋能后,“东吴”不仅在环保上做出了成绩,更在生产中做出了业绩——

  成功打造智能化工厂,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今年以来,企业创造利润500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稳中有升。

  目前,“东吴”正在投建2万吨超细硝基胍、3万吨硝酸胍项目,新项目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微通道反应器,达产后可年新增6亿元销售收入。

  在青铜峡工业园区,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发展新优势,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双赢的企业不在少数——

  宁夏海盛实业有限公司投资3.6亿元,上马“工业硅矿热炉及配套余热发电”项目后,利用高温烟气余热发电,不仅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还“变废为宝”:三期项目全部达产后,余热年发电8000万千瓦时,价值3000多万元;连接配套大布袋负压环保收尘设施,该技术除尘后将之加工为二氧化硅粉出售,年产2000多吨,价值1000多万元。矿热炉安装炉体旋转装置,杜绝“死料区”,使燃烧更充分,加工每吨工业硅节电1000千瓦时,年节约用电6000万千瓦时,价值2000多万元。

  “投入虽然大,但是回报更丰厚,企业两三年就能收回成本。”“海盛”总经理段学武表示“十分划算”。

  “海盛”厂区内外,栽植着松树、金叶榆等3000多株树木,一片葱茏令人心旷神怡。段学武告诉记者,这些苗木都是由青铜峡林业部门无偿提供的。

  记者采访得知,“海盛”除尘技术领先国内同行10年以上,是基于未雨绸缪的考虑。段学武表示,今后环保门槛只会越来越高,企业只有在环保建设上做足“提前量”,才能下好发展“先手棋”,勇立产业潮头。

  今年3月项目投产后,“海盛”工业硅产品质量明显优于同行业产品,每吨销售价格要高出市场均价500元左右,却依然供不应求,客户需要“排队预约”。企业30%的工业硅产品出口美国、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

  企业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遗余力,青铜峡工业园区亦不甘人后。加紧新材料片区尾水提升改造、人工湿地等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鼓励园区30家科技型企业加强沟通协作。

  青铜峡工业园区的发展和经验再一次证明,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并不是“鱼与熊掌”,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融共通。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无评论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