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特色产业串起致富链——解码盐同红集中连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系列报道⑦

近年来,我市立足盐同红集中连片贫困区的自然禀赋,着力在“特”字上做文章,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完善利益链,通过持续健康的产业支撑,确保贫困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9月29日,在盐池县大水坑镇莎草湾村陆汉斌的家里,宽敞明亮的房屋内家电一应俱全,干净整洁的被褥叠放在床上。院子外的羊圈里,250多只羊悠闲地晒着太阳。以前,陆汉斌一家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养殖十几只羊来维持生活,在被确定为建档立卡户后,从小养羊、放羊的他选择养殖滩羊摘掉贫困的帽子,当起了“现代羊倌”。陆汉斌说:“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给我们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实惠,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以后,我还要更加努力,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让日子过得更红火。”

  陆汉斌仅是靠着发“羊”财脱贫的一个缩影。吴忠市委常委、盐池县委书记滑志敏说,盐池县是“中国滩羊之乡”,亦是宁夏第一个实现“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摘帽”不是最终目标,盐池县还将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脱贫人员发展生产和经商技能,激发脱贫人员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力争让全县人民早日迈入小康社会。

  在同心县,同心仁堂养殖有限公司在当地小有名气。2016年,该企业投资养殖500只羊,经过4年的发展,已经达到8000只羊。该企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95”后的当家人田风虎。

  别看田风虎年龄不大,但是扶贫帮困的决心不小。他刚开始养羊的时候,就帮扶村里的5户建档立卡户,每年给每户发放5000元的帮扶资金。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田风虎对贫困户的关怀一点也没减少。他说:“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养殖量翻了几番。今年,我们带动23户建档立卡户,让大家一道致富。”

当日,推开同心县石狮开发区圪塔村建档立卡户田慧的家门,院子干净整洁,两棵苹果树长势喜人,墙角的羊圈里传出几声羊叫声。田慧说:“到了杜泊羊吃饲料的时候了,每天都这个点,准时得很。”

  田慧端了满满一盆饲料走进羊圈,看见她,一群杜泊羊迅速围了上来。她边喂饲料边说:“我也是第一次养杜泊羊,但是一点也不用担心养不好。村里有收购公司派驻的技术人员,有啥问题,上门服务。饲料都是统一配送。等到羊只出栏的时候,会有公司的人统一上门收购。这几年,我们家里靠养殖脱了贫,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田慧口中的公司就是宁夏同春缘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谈及杜泊羊养殖产业今后的发展之路,该公司董事长雷灿煌早已有了打算,他说:“等这批羊只出栏后,我们将会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两元的价格进行回收。随后,将在南方的一些大中城市开设百余家杜泊羊肉类专卖店,将同心牛羊肉的品牌做大做强。”

  在美丽的罗山脚下,有一个叫红寺堡的地方。21年前,这里是一片亘古荒漠,沙丘纵横、人迹罕至,森林覆盖率不足1%,年均大风天气超过50天,沙尘暴更是高达20多次。“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风吹沙石跑。”是这里曾经的真实写照。如今,这里绿树成荫、良田万顷,道路四通八达、产业欣欣向荣,森林覆盖率达10.39%,沉寂千年的不毛之地早已变成风光旖旎、硕果累累的塞上绿洲。

  红寺堡区独特的生态地理条件,孕育了不少绿色优质农产品,其中黄花菜、葡萄酒、枸杞、牛羊肉等更是农业精品,并已形成产业。近年来,该区借助电商平台,让红寺堡区农特产业资源优势融入电商时代,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9月29日上午,红寺堡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新引进的宁夏天启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正给新招聘的经销商和销售员进行线上销售程序的培训。红寺堡区自2016年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以来,依托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孵化培育电商企业,销售当地的农副产品,助力脱贫攻坚。

  红寺堡区商务局副局长金晶说:“今年以来,红寺堡区农特产品线上销售额已经突破1500万元,带动网上创业人数3700人次,直接和间接带动80余万贫困人口增收。”

  近年来,我市坚持政府推动、龙头带动、乡村联动,统筹一体抓农业,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对盐同红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进行统一规划产业布局、统一培育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打破县域界限,按照统一标准在红寺堡区、盐池县毗领乡镇发展黄花产业基地11万亩,培育黄花等产业联盟(联合体)9家。统一培育三县区滩羊养殖产业,建成滩羊养殖示范村23个,饲养量149万只,为群众增收贡献率达80%以上。通过大力扶持发展扶贫产业,连片区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格局,确保了每村至少有一到两个增收主导产业,实现了所有贫困村都有产业支撑,90%以上建档立卡户都有增收致富产业,连片区农业总产值从2016年的23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30.4亿元,增长3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7064元增长到10264元,年均增长13.3%,扶贫产业的发展真正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精准扶贫,保障了农民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记者 丁宝萍 金方华)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无评论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