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利通区教育扶贫:送教上门温暖到家

核心提示:“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在吴忠市利通区有一群教师用送教上门的实际行动,为残疾儿童开启了另一片阳光天地,更给这些孩子的家庭带去了信念和支持,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十三五”期间,该区始终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战略,紧抓教育扶贫,精准施策,切实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问题。

今年8岁的杨宇翔是吴忠市利通区开元小学一年级的“特殊”新生,因中度脑瘫及肢体二级残疾,无法和正常学生一样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该校安排教师孙怀彪每周为杨宇翔送教上门。

12月8日,孙怀彪来到杨宇翔家,陪他一起学习。当天,开元小学校长王森等也一同到杨宇翔家做家访,并带来了慰问品。

“翔翔,我上周给你教的古诗背会了吗?快来给老师和校长叔叔背一下。”孙怀彪和蔼可亲地问道。

杨宇翔害羞地点了点头,开始给大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虽然背的不是很流畅,但他还是很努力地背完整首《悯农(其二)》,并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送教前,孙老师通过电话和微信及时与我沟通,详细了解了我家翔翔的病因、发病、治疗情况及作息安排,制定了个别化教育计划和送教内容。” 杨宇翔的母亲张丽感激地说,每周孙老师来家里送教是孩子最高兴的时候,看着孩子笑,看着孩子努力跟老师回应,她心里真的很感动和欣慰。

“送教上门,这样宝贵的机会与我的志向不谋而合,我要为残疾学生送去知识,为他们的家庭送去希望。”孙怀彪说,送教上门就是把课堂搬到残疾学生家里,做到这看似简单的空间转换并非易事,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的知识,更需要天长日久的坚持、付出和陪伴。

王森感触道,今后将把送教上门作为一个长期的精准帮扶工作持续开展下去,组织更多优秀的教师参与进来,用爱拖起“折翼的天使”,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12月10日,寒风凛冽,利通区扁担沟中心学校教师薛莹和往常一样,来到扁担沟镇西沟沿村4组的残疾学生张浩楠家开展送教上门。

看到薛老师进门,今年7岁的张浩楠一脸的笑容,拍起小手欢迎她。

“俺家娃娃一直不会说话,多次到医院看也查不出问题,能听懂大人与他简单的交流,在薛老师的帮助下,他能写简单的文字和数字。”张浩楠的父亲张晓军说,希望在薛老师的陪伴和引导下,自己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开朗,学到一些知识。

“学校教育是打赢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智志双扶是唱响脱贫攻坚的主旋律。近年来,我们在精准施策上出绝招,认真落实教育扶贫资助政策。”扁担沟中心学校校长李广峰说。

家住利通区高闸镇韩桥村的何澎今年11岁,父母离异,从小跟着爷爷何访生活,生活一直很困难。面对孙子肢体残疾,行动不便,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障碍,何访既心疼又无助。

利通区高闸中心学校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动员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为何澎每周送教上门2次。如今,何澎已经可以单独书写数字。

“我们针对孩子的认知特点,选取合适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送教上门,既是送教,也是送温暖,更是送方法。”高闸中心学校校长郝志义说:“在求知的道路上,我们不落一人,这是教师的责任,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值得教师去认真研究的书。”

在利通区,像这样的送教上门的感人事例还有很多。目前,该区有112名残疾儿童享受辖区学校的送教上门服务。

“今后,我们将多措并举,进一步壮大特殊教育教师队伍,让送教上门成为适龄残疾儿童和少年享受教育公平、感知多彩世界的暖心课堂。”利通区教育局局长周茂说。(记者 杨娜)

责编:李娜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无评论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