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红寺堡区新庄集乡南源村,村医戚全升来到村民牛银萍家,为她量血压,并详细地询问着最近的病情。戚全升说:“像牛银萍这种大病患者,村卫生室对她们都会进行信息登记上报、核准,录入国家扶贫健康系统后,在就医时,只要条件符合大病重病救助条件,就可以进行报销,年自付费用不超过5000元,后续还对她们进行不定期的回访,切实让老百姓感受到健康扶贫惠民政策的好处。”
2004年,牛银萍举家从泾源县搬迁至红寺堡定居,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户。在扶贫政策的扶持下,牛银萍夫妻俩通过努力打拼于2017年脱贫。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牛银萍被查出患有乳腺恶性肿瘤,高昂的治疗费用让刚刚脱贫的牛银萍家陷入困境。“2018年我患上这个病,每月都得去医院治疗,到现在累计花费了20多万元。在大病救助和兜底保障政策的扶持下,医院报销下来我只花了几千块钱,医保政策确实好,让我们这些老百姓和穷人能看得起病。”牛银萍说。
近年来,红寺堡区还积极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坚持“小病不出村、 大病进医院”就诊理念,共成立了39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健康咨询、康复指导等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振兴社区居民郭风荣说:“自从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签约家庭医生服务以来,我经常到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慢性病检查,每年还可以去红寺堡区人民医院免费体检一次。”
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难题,红寺堡区连年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先后建成县级医疗卫生机构4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4所、村卫生室97所。同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多批次选派医务工作人员赴区内、外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掌握心血管介入、射频消融、浮针治疗等多项内外科新技术,医疗质量和诊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通讯员 糟怀兰)
相关推荐
-
2021/01/29
-
2021/01/31
-
2021/02/01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