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利通区五里坡5G智慧牧场。
盛夏的孙家滩,蜿蜒曲折的公路如绸带般在青青的山间环绕,一座座大型奶牛养殖场星罗棋布,坐落在沟壑纵横的丘陵腹地。吴忠市宁德利牧场的牧场主强力正忙碌着,“在专业人才的支持下,我们的牧场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现在奶牛养殖规模达到5300头,单产提升达到近40公斤,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他说。
2013年,他从经营砖厂跨界进入了牧场开始养殖奶牛,带着老部下购买了不到700头奶牛,踏上新的事业征程。但由于大家都没有养过牛,他的团队只能靠自己一点点摸索,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养殖,养殖水平与当地同等规模牧场相比一直偏低。
当看到奶牛产量提不上去,牧场主强力着急了,他又是改设备,又是调配奶牛日粮配方,想了很多办法,但牧场养殖水平依然没有提升。正当强力一筹莫展的时候,他通过伊利集团在牧场的技术服务人员了解到,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常年为牧场开办“牧业精英”“伊课堂”等专业人才培养项目,只要牧场的人员想学习,都可以免费参加。这个消息可是帮助强力解决了大难题,从此,他便开始组织牧场员工参加伊利的培训项目,不仅能够学习到全国的实战技术,还能快速接触到国外领先技术。
智能化的风扇为奶牛送去清凉。
为了让宁德利牧场的员工深入的理解这些技术并能真正应用,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的技术服务团队还会到现场,结合牧场员工的学习情况,现场手把手的指导。通过几年的赋能提升,强力的牧场员工专业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很快就为牧场培养出了一大批有专业技术、懂牧场管理、能真抓实干的综合型人才,牧场也建立了一支专业化技术团队。
“吴忠市正大力推广应用奶牛节本增效示范、精准饲喂、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技术,配套建设TMR饲喂、日粮监测、牛群管理等自动监测系统,配备5G智能项圈实时定位奶牛健康信息,牛奶产业科学化管理趋于精细。”吴忠市政协组织委员深入调研后,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吴忠市牛奶产业依托山东奥克斯、西农大等平台资源,建成金宇浩兴奶牛体外胚胎示范中心、农投公司优质后备奶牛繁育基地,为奶牛良种繁育奠定坚实基础。牛奶年均单产提高0.2吨、达到9.5吨,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吨。生鲜乳平均乳脂率3.9%以上、乳蛋白率3.3%以上,体细胞数20万/毫升以下,抽检合格率连续11年保持100%,质量卫生指标优于国内平均水平,高于欧盟标准。”吴忠市政协在报送给市委的一份报告中说。
自动化挤奶车间。
“去年,我们又按照伊利提供的技术标准增加了集中喷淋,效果非常明显。夏季热应激期间,单产没降还增长了1公斤多,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收益呀。”牧场主强力说。宁德利牧场的奶牛早已过上了品质生活。一牛一位舒适的卧床、冬暖夏凉的牛舍、智能化的风扇+喷淋……这是吴忠市实施数字化信息集成与示范、养殖数字化农业建设试点、畜牧养殖(奶牛)物联网技术应用等科技项目的成效。建成优然、金宇浩兴等数字化试点基地和5G智慧牧场,实现从饲料管理、奶牛饲养、保健繁育到生鲜乳挤、储、运全链条的数字化、智能化。成立宁夏奶业产业学院和“吴忠牛乳”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教授工作站。全面启动动物检疫“电子出证”人脸指纹识别系统。2022年,开展奶牛牧场良好农业规范(GAP)一级认证7家,创建自治区级标准化示范牧场9家,国家级1家。
奶牛食用的粮食是精心配比出来的。
“‘牛走—粪清—料到—床平—水满’的标准化操作流程,给奶牛提供了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帮助牧场提升养殖水平与收益。”伊利奶牛科学院畜牧主任工程师何志辉说。
目前,吴忠市利通区五里坡、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青铜峡市牛首山三大奶牛养殖核心区养殖规模稳步壮大,全市规模化养殖场已达149家,比去年增加6家,已建成富农、夏进、金宇浩兴、恒源林、义明、五里牛园万头规模企业6家,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99%。目前,全市奶牛存栏达33.1万头,生鲜乳日产量4100吨,均占全区40%左右,2022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80亿元,规模化养殖水平持续提升。(记者 张国长 实习生 彭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