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全力构建“大安全 大应急”格局。
加快构建“协同高效”的应急处置体系
“各县(市、区)注意,请全体值班人员迅速就位,下面进行今日值班调度研判会议,请利通区报告今日辖区自然灾害防范情况和生产安全工作情况……”7月8日一早,在吴忠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大厅,工作人员正组织各县(市、区)应急部门召开视频调度研判会议,进行汛期例行的特殊天气调度和会商研判。
近年来,市应急管理局以建设“快速反应、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应急处置体系为目标,全面构建“1个总体预案”和“29个专项预案”的预案体系。实施吴忠市智慧应急平台升级改造项目,对应急指挥中心进行提升改造,嵌入融合通信系统和应急指挥一张图应用系统,汇集各园区、重点部门和重点企业监测数据,实现风险预警智能化、联动指挥精准化、多方会议视频化。
同时,制定《吴忠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依托全市重点单位企业组建治安维稳、建筑施工、防汛救灾等23支1862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乡镇(街道)应急救援队伍48支、1759人,村级应急救援队伍602支、10777人,基本实现指挥一体、专兼结合、力量前置、响应及时。
6月27日,宁夏水投吴忠水务有限公司在利通区朝阳东路与利华街交叉口举办2024年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演练。预设利通区朝阳东路关键供水管线突发爆管事故场景,从异常发现、预警处置到现场处置、信息报告、应急响应直至抢修恢复全过程演练并进行事故分析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按照预案和现场实际情况有序开展。
“为全力做好全市抗洪抢险救援准备,吴忠市水域救援专业队常态化开展水域救援专业化科目训练,不断提升队伍水域救援实战化能力。”7月9日,市消防救援支队青铜峡大队在惠农渠开展水域救援实战化训练,从抛绳包救援、浮板救援、活饵救援三个科目进行模拟训练,演练过程中各应急组紧密配合,圆满完成各项训练目标后,吴忠市消防救援支队青铜峡大队小坝站副站长杨双华说。
加快构建“精准防控”的隐患治理体系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排查整治传统高危风险、群众身边隐蔽性致灾风险结合起来。按照“精准部署、精细落实”的要求,制定“1+28”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主体,推动治本攻坚行动持续深化。
7月8日,市应急管理局联合银川市应急管理局、银川市消防救援支队来到宁夏宁鲁石化有限公司、宁夏深燃众源天然气有限公司开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专项督查检查工作。检查现场,检查组一行通过现场交流、查阅资料、现场查看等方式,对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风险隐患分级管控、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员工安全培训教育及消防设施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针对检查出的问题,现场向企业负责人进行交办,要求按时整改到位,严防发生安全事故。
截至目前,我市已全面完成化工产业聚集区重大安全风险防控项目建设,并完成园区自验和市级初验。同时,扎实开展2021年以来22个危化建设项目和新取证危化企业安全许可条件诊断,推动11家中小油气企业完成“三大系统”建设、1家大型油库完成“四大”系统建设并投用。全市危化品生产、仓储经营企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装备率、使用率均达到100%,建成“智慧矿山”2家,“绿色矿山”7家。深入推进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治理和消防安全集中除患专项整治,累计排查中高压燃气管道976公里、市区中高压燃气管道416公里,立管1492公里,排查率达100%;查治火灾隐患1938处,行政处罚109家,临时查封23家,责令“三停”16家。
加快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共治体系
“遇到人员溺水时我们该怎么做?”“灭火器的正确使用分成几步?”5月11日上午,我市第16个“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启动仪式在市区开源广场举行,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应急避险能力。市民王佳梅在学习了灭火器的使用后说:“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了解学习了许多应急救援知识,也更加深刻认识到应急避险能力的重要性。”
关口前移防风险,源头管控除隐患。近年来,我市聚焦“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扎实开展全民安全素质提升工程,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宣传周”等活动,分行业、分区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教育314场次,培训19000余人次,“十四进”宣传活动530场(次)。
一场场严格的执法行动、一次次紧张的应急演练正在我市各地进行,从严从重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努力把风险防范化解在早、问题隐患治理在小,有力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吴忠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郭辉表示,我们将结合吴忠实际,进一步细化预警响应、应急处置、隐患查改、信息报送、值班值守等各项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切实形成应急部门统一指挥调度,涉灾部门密切配合的高效反应机制,筑牢安全防灾抢险的坚固防线,切实为落实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记者:铁琴 徐玮 马昊坤
编辑:李瑞玲 校对:马宝勤
审校:何磊
审核:毛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