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反诈访谈 | 通通警官的“双十一”反诈预警提示来了!

嘉宾:李通

疫情期间诈骗套路

骗局一:冒充“防疫工作机构人员”

方法:群发信息,快速检测。目的:骗你付钱。聊天群里出现“快速出核酸检测结果”“加急最快半个小时”“家里也能做核酸检测”的信息。记住一条:只要额外付费便能办到,都是骗钱的套路。核酸结果一定要由经卫健部门认证的具备资质的医院、专业医疗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不要轻信网络不实信息和所谓“私人渠道”。这不仅可能影响自身正常出行,更有可能落入不法分子非法敛财的骗局。

骗局二:冒充“新冠肺炎疫情流调员”

方法:打你电话,恐吓得病。目的:骗你买药。对方自称“防控中心某主任”,告知你健康码和检测报告上有异常,可能感染了新冠肺炎,不过还在潜伏期,情况不算太严重。对方会在电话里透露,现在有一款特效药,只需5800元三个疗程,每天坚持服用就会恢复健康。假的!目前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只要听到对方说类似的话,请立刻挂断电话并举报!近期,为准确排查密接者、次密接者、重点人群及一般人群,有效控制疫情,确实有新冠肺炎疫情流调员正在对确诊病例的接触人员开展流调工作。流调人员表明身份后,不会询问财产、自称有特效药等,需要核实内容只有以下这几种:

1. 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常用的手机号)、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等;

2. 健康状况:包括近期是否有不适症状、核酸检测情况;

3. 近期行程:包括14天内具体行程、交通工具、接触过谁(与谁共同生活、学习、工作、娱乐或其他近距离接触、是否采取了有效防护措施);

4. 其他对疾病防控有用的信息。

骗局三:冒充“相关权威部门、机构”

方法:以各种理由发短信。目的:骗你点开病毒链接。这类短信都是假的!不要点击陌生链接,不要填写个人信息,看到此类信息,请马上删除。这是一种将诈骗短信包装成防疫提示的骗局,以往有预约疫苗接种的内容,现在又出现了3小时做核酸、意外保障到达等借口,不管如何包装,其根本就是发送含有“钓鱼网站”链接的短信,诱导点击链接。此类群发短信诈骗,除了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也是针对受害人的“海选”。

骗局四:身份:冒充“疫苗接种普查调查员”

方法:申请微信好友,拉入各种群聊。目的:骗你刷单。这当然是假的!疫苗接种和做任务有什么关系?这只是骗子认识你的一种方式。只要对方拉你入群,请马上退出!

骗局五:掌握特殊渠道的“神秘人”

方法:宣称投资生产“新冠疫苗”可赚大钱,目的:诱导你在虚假平台、APP上投钱。骗子潜伏在社交软件、网络直播平台等,广撒网私信他人。冒充部队军官等称有内部渠道可购买“新冠疫苗”。不断给受害者洗脑,灌输投资生产“新冠疫苗”可赚大钱,诱导受害人在其提供的平台、APP上进行投资转账。假的!说到底还是投资理财诈骗,一旦受害者信了骗子,只能是无法提现或者全部亏损。中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分步走,全面有序地推进高感染风险人群、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的接种工作,并实施全民免费接种。再说投资赚大钱的事,怎么会轻易落在我们头上?对方赚够了要分给我们?想通这一点,就会豁然开朗。随着防范宣传的深入,众人安全意识越来越高,骗子想要添加些“好友”真心不容易。只能绞尽脑汁寻一切能让大众放松戒备的理由,疫情防控人人关注当然逃脱不了被蹭的命运。拿大众的“配合”来骗取通过,再行骗人之举实在是可恶。

骗子布下与疫情相关的骗局看似言之凿凿,实则来路不明、套路满满有的还语句不通眼下核酸检测、疫苗接种是头等大事大家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落入圈套

通通提示:

骗局的终极奥义,必然是诱导你掏钱,但凡做任务要你垫资,有内部渠道要你投资,有优惠好处要你付款,要你填写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的,一定是诈骗!

双十一诈骗套路

不知不觉,又到一年一度大型双11剁手季,都想直呼:走过最长的路,就是双11的套路!在人们网络购物狂欢的背后,一些诈骗团伙为线上购物节“量身定制”了多种网络骗局。

你的钱包还hold得住吗?

套路虽然常见但总有人上当受骗

这些网购诈骗手段要知道

!!!

1、钓鱼网站诈骗

许多商家为了给“双11”造势预热,会提前“预售”商品,以更大的优惠吸引消费者。预售是近两年“双十一”被普遍采用的营销方式,很多商家通过短信将新品预售信息发给老顾客,这给骗子提供了方便。不法分子以“预购”“限时购”“预先降价”等为诱饵,通过即时通信软件或手机短信发送包含木马的链接。如果点开了,木马病毒就会植入手机窃取用户信息。骗子就利用了这个机会,以“预售”为诱饵发送虚假钓鱼网站,骗取消费者的钱财。凡是以“预售”“限时购”等优惠为诱饵,通过通信软件或手机短信发送链接的需警惕;以“预售”为诱饵植入木马。此外,不法分子也会在预购活动上动歪脑筋,骗取消费者的定金。“双十一”这样疯狂的日子里,优惠短信定会如雨后春笋般蜂拥而至,大家需要警惕的是:凡是短信中有优惠券或者红包链接的都不要点!因为链接中很可能含有木马病毒,能“秒”盗客户信息和账户资金。预防:不明来路的链接请慎点!

2、虚假红包诈骗

有不法分子借机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平台,派发虚假“双十一”红包,诱骗大家点击,套取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有很多人在微信朋友圈中分享红包,但并不能直接领取,而是要先关注并分享,或转发一定数额的好友或群,这种红包可能涉嫌诱导关注、增加粉丝。还有不少与好友“合体”才能抢的红包,必须达到一定金额才能提现。有些红包点击领取时需要填写个人信息,或者跳转到不明网站,此类红包一定要谨慎对待,其目的很可能是获取个人信息,或通过钓鱼网站窃取银行系统随机发送的验证码。慎点此类红包领取链接,接到此类信息如有疑问,可拨打电商或第三方支付网站官方客服咨询确认。若不慎点击,应第一时间关闭手机网络,修改网银、支付宝等重要账户密码,并通过安全软件查杀木马病毒。凡是发布红包领取链接,需填写个人信息或跳转到不明网站的需警惕。

3、二维码诈骗

利用“扫一扫”实施诈骗也是骗子们的常用手段。骗子冒充卖家,向买家提供一个二维码。其中,有的是直接通过二维码付款,骗取受害人付款;有的是一个木马病毒的下载地址,下载后会悄无声息地盗取买家的个人信息。预防:对不明来源的二维码千万慎扫。

4、虚假客服诈骗

在双十一的抢购高峰时段,不法分子会趁机以支付系统出现问题为由,骗买家登陆某钓鱼网站,利用激活订单或者退款等理由,骗取受害人打款。预防:谨慎对待自称网购客服的电话或短信,切莫泄露银行卡账号、密码、动态验证码等信息。当听到“激活订单”等字眼的时候,基本可以断定对方就是骗子了。凡是自称客服因快递丢失或产品质量等问题帮助退款,要求脱离平台进行转账操作的需警惕。

5、“信用提额”骗局

“双十一”期间,因现阶段资金无法支撑其暴增的购买力,不少人想方设法提升花呗或信用卡额度,而这正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不法分子通常会冒充花呗或银行客服,谎称可以提升信用额度,继而以支付“服务费”为由,诱导网友扫其二维码支付,从而实施诈骗。预防:切勿轻信网络上关于提高花呗、信用卡等透支额度的信息。提高透支额度要经过严格审核、提供相关证明,并且不会额外收取费用。

6、“刷单返利”骗局

不法分子冒充电商,以在“双十一”前提高店铺销量、信誉度、好评度为由,称需要雇人兼职刷单刷信誉。骗子为了骗取信任,开始会在约定时间连本带利返还,待网友刷的金额越来越大,骗子将以各种借口拒绝返款,甚至诱导网友继续刷单。预防:这是典型的“刷单返现”骗局,广大网友一定不要轻易尝试,寻找兼职要通过正规渠道进行,需要交纳定金或先行支付的工作,务必要谨慎对待。

7、“中奖免单”骗局

虽说“中奖”骗术已经老套过时,但每当它重出江湖时,总有人上当受骗。不法分子正利用网友的这一心理,在“双十一”期间冒充网店,声称回馈客户搞“中奖免单”,把老骗局翻翻新,继续诈骗。预防:“双十一”期间,各种抽奖、免单活动较多,消费者收到这类信息后一定要仔细甄别,详细了解活动规则,跟正规客服求证,不轻易汇款、转账。遇到“账户异常”“缴纳保证金”等情况要谨慎,小心上当。

8、取消代理诈骗

凡是冒充客服称操作有误将事主变成“代理”“VIP”等名头,主动帮忙取消的需警惕;

9、中奖诈骗

凡是发布“××活动您已中奖“信息,利用领取奖品诱导交付保证金等费用的需警惕。

通通提醒:

1、接到客服打来的电话不要轻易相信。网络购物中,只使用网络平台提供的官方客服沟通工具。

2、注意保护个人隐私,特别是身份证、手机号、银行卡、验证码、家庭住址等,浏览网页时,切勿随意点击下载未知软件,不向他人透露账号、密码、信用卡有效期、后三码和支付验证码;不要在网吧等公共上网场所或公共WIFI环境下进行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密码最好包含数字、字母和符号。

3. 尽量使用个人客户证书(U盾)或电子口令卡进行网上支付;定期查杀手机、电脑病毒。

4. 对邮箱、聊天工具中的网页链接应保持高度警惕,不轻易点击链接或直接复制网址进行访问。

5. 选择信誉好、运营时间长的网站进行银行卡网上支付业务,合理设定支付限额。

6. 保留网上消费的记录,以备查询;定期查询账户余额和明细,如有问题及时与发卡银行联系。

7、如果被骗,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如遭遇疑似诈骗,可拨打全国反诈专线96110进行咨询。

8、请大家注意防范,遇到类似情况请及时拨打报警电话。同时,当您接到96110来电时,说明您或您的家人正在遭受电信网络诈骗,一定要及时接听。必须及时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相关推荐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