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六届八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释放了持续大抓生态环境保护的强烈信号。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围绕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市各项目标任务,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农村面源污染整治百日集中攻坚行动,稳步提升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空间含“绿”量。
一是着力构建绿色农业产业体系。全力抓好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制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成立了5个督查组,开展粮食面积核查,实行“一图一册一表”挂图督战,落实落细面积、作物、地块,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实至名归,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26.8万亩。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和产业振兴战略,开工建设青云、王朝酒庄,实施新希望万头牧场、滩羊“种养+”一体化等项目,推进青铜峡市种科等蔬菜标准园建设,前三季度,酿酒葡萄和冷凉蔬菜面积达到28万亩、66.8万亩,奶牛存栏、肉牛和滩羊出栏分别达到34.3万头、16.5万头、319.3万只。
二是着力构建绿色农业生产体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9.51万亩、完工9.08万亩,同心韦州镇全域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青铜峡市国家级制种大县杂交玉米生产基地和盐池县杂粮杂豆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设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园区5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2%。推进农药化肥“两减量”、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两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两回收”,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1.5%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用残膜回收率均达到90%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达85%以上。
三是着力构建绿色农业经营体系。健全绿色农业经营网络,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1829个、1225个。打造利通区农产品加工强县,培育壮大加工主体,全市龙头企业达到217家,农产品加工业有力推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扎实推进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产品185个,20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塞外香香米”“对了杂粮荞麦粉”等33个企业和产品纳入全区农业品牌目录。产区葡萄酒先后在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赛等国际国内获得奖项745个,吴忠葡萄酒“紫色名片”不断擦亮。
四是着力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施乡村面貌提升行动,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0个,新建农村户厕5745户,持续开展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细化分类整改措施,逐步提升改厕实效。常态化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工作,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深入开展乡村治理示范创建工作,建成乡村治理中心17个、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6个。常态化开展“一村一年一事”行动,办理民生实事505件,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