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吴忠市推动种子生产大市向种子强市迈进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也是农业产业链上的起点。眼下的吴忠,正瞄准打造现代种业强市的目标一路前行。以科创之“新”,锻农业之“芯”,吴忠正不断创新机制、培育龙头、建强基地, 做强种业“芯片”。长于吴忠的种子,正源源不断地从黄河明珠撒向全国各地。

盛夏的吴忠,万木葱茏,瓜果飘香,一派锦绣。

6月24日,在青铜峡市陈袁滩镇陈滩村的制种玉米种植基地,连片的玉米整齐有序,郁郁葱葱。该市农业技术人员正在对制种玉米进行转基因成分抽样检测工作。为确保“黄棒子”结出“金种子”,在制种玉米授粉、收获期,检验人员都要深入地头抽检。

望着眼前一望无垠的玉米,康农种业(宁夏)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覃远照笑容满面。他说:“今年,我们对制种基地的土壤进行了改良,技术规程进一步优化,制种玉米长势明显好于往年,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一粒粒小小的种子,让田野芳华无限。对于制种产业的发展,覃远照还有更多的想法。他说:“预计10月份,我们公司新的生产线就可以投入使用。届时,将会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让科技为企业发展赋能。”

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科技创新是关键一招。不同于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里藏着新质生产力。

当天,在宁夏登海种业有限公司,技术人员陈柏霖通过智慧农业应用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各种业基地的作物生产情况。

陈柏霖说,智慧农业应用管理平台可通过物联网等高科技装备的接入, 加强制种基地的农情监测能力,实现制种生产过程中气象信息采集、玉米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预测等大数据分析、指导。通过精准统计农资库存、农资消耗等数据,帮助制种生产管理高效运转。“将农业生产管理从因人而异的传统模式,变革为标准化管理的现代模式,通过数据驱动玉米制种生产标准化落地。为每一粒玉米种子的安全装上科技‘芯’。”该公司副经理冯学东说。

田间地头奏响“数字化”乐章,像宁夏登海种业有限公司这样的受益者还有很多。青铜峡市充分发挥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优势,已建成“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玉米制种基地4万亩;盐池县杂粮杂豆繁种基地,已完成建设用地摘拍、仪器设备和农业物联网系统招标…… 一台电脑,便能对上千亩耕地的生产设施进行管控,“一键操作”可完成田地灌溉、施肥等日常管理。依托智慧农业,我市农民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庄稼长势、土壤墒情,并利用大数据自动分析跟进农田管理,实现了农田管理“天上看、云里算、掌上管”。这是我市打造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带来的变化。

为现代化大农业植入“智慧芯”,智慧农机是“利器”。在宁夏登海种业有限公司的仓库,一辆去雄机被摆在了显眼的位置。

去雄是玉米制种的关键一步,关乎种子优劣、粮食收成。所谓去雄,是将玉米的雄花去掉,促进雌穗生长和玉米籽粒发育。过去,该公司主要依靠人工作业去雄,工作强度大、成本高、效率低。““人工去雄,一个人一天能去2到3亩地。我们引进玉米制种去雄机械一天能去雄200到300亩地,解决了农忙时期劳动力短缺、作业效率低等问题。”冯学东说。

除了去雄机,该公司还建有先进的玉米制种果穗烘干流水线 1500 吨和 500 吨各一条,籽粒烘干线多条,种子精包装加工线 4 条,可承接 3 万亩以上杂交玉米制种的生产繁育、果穗烘干及加工分装等业务。冯学东说:“去年以来,我们公司购置了去雄机等一批先进农机装备,玉米制种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今后,我们持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争取培育更多优良种子品种。”

生产效率提高,能耗物耗降低,资源配置优化……放眼望去,田野上、阡陌间,复式精量播种机、北斗导航直线辅助驾驶系统等智能化农业机具纷纷“上岗”,新品种、新农技大显身手,农业与科技的碰撞,正成为田野里新的风景。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我市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联动,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种子经营门店375家,种子生产企业18家,制种企业16家。已建成良种繁育基地5个,面积1.86万亩,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我市以基地建设、种业发展为契机,集聚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在良种繁育、农机农艺融合、农技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强化杂交玉米种业的科技支撑作用,加速我市由‘种子生产大市’向‘种业强市’迈进。”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马少兴说。

播撒、耕种、收获、归仓……一粒粒的良种在这片四季分明的土地上轮回繁衍,经春夏秋冬,经风霜雨雪,不断书写吴忠种业新篇章。

记者:丁宝萍 金方华

编辑:马静雪 校对:马宝勤

审校:何磊

审核:毛海涛

相关推荐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