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记者走进位于宁夏吴忠金积工业园区的君星坊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展览厅,亚麻籽油、亚麻籽酱、亚麻籽全营养膳食补充剂等50多种产品依次排开,淡淡的亚麻籽清香扑鼻而来。不远处,“宁夏亚麻籽产品及蛋白科学研究院士工作站”的牌子引起大家注意:一颗亚麻籽,也吸引院士来研究?
“没有院士工作站牵头创新攻关,我们还是早些年的‘卖油郎’!”该公司董事长马少斌感慨,20多年前,君星坊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油坊,多年经营中,原有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新产品研发失败等问题一度让他失去了信心。
201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带领团队到我市调研亚麻籽加工,看到榨油后的剩余油渣全部用作饲料,忍不住叹息,“亚麻籽全身是宝,榨油后的亚麻籽饼含多种营养物质,用来喂牛,太可惜了!”专家一席话说到了企业心坎上。
为深挖亚麻籽的营养价值,在我市相关部门的牵线下,宁夏君星坊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共同创建了宁夏亚麻籽产品及蛋白科学研究院士工作站,引进江南大学王兴国教授及其创新团队成员,陆续攻克了亚麻籽脱皮、亚麻籽油脱苦、适度精炼、反式脂肪酸控制等多个深加工关键性技术难题,还成功推出多种创新产品,所研发的零反式脂肪酸亚麻籽油更是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人才引进来,产品就走出去了!”马少斌说,企业亚麻籽油年产能由2017年的8000吨增长到了2024年的4万吨,市场也由西北辐射到全国22个省区。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我市通过搭建平台汇聚高端人才,构建创新“智核”,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协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吴忠市大力实施“五个一百”工程,即引进100个创新团队、建设100个创新平台、聘任100名特聘专家、解决100个实际问题、培养100名本土专家,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难题,集中人才力量提供解决方案。目前,已累计梳理分析了80余家用人单位发展难题,形成技术需求清单,柔性引进江苏大学、宁夏农科院等创新团队76个,通过搭建博士工作站、人才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人才创新平台,推动解决技术难题200余个。
院士工作站的成立为企业引入了“智力引擎”,劳模工作室的建设,同样通过领军人物推动了企业技术革新。
位于利通区的精艺裘皮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张张滩羊皮变成了柔软环保的皮革。“传统铬鞣工艺有污染,我们用环保鞣制加工技术,不仅生产过程清洁环保,产品本身也更加绿色健康,贴合市场需求和现代环保消费理念。”该公司总工程师马维宁拿着一款创新产品介绍。
绿色革命的背后,是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研发加持。2019年,该企业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依托领军人物的科研优势,陆续突破“无氯浸酸无醛鞣制工艺”等关键技术,取得授权美国国际PCT发明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过去一张皮只能做服装,现在可开发家居饰品、床毯地毯、工艺摆件等近百种产品,产品附加值大大提升。”马维宁说,企业还通过“劳模+高校+产业链”模式,与四川大学等院校共建实训基地,通过“以师带徒”培养优秀产业工人100余人。
在吴忠,以人才平台带动技术突破的故事还有很多。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室集智攻关,使得农业废弃物利用率大大提升;新降糖药物人才工作室进一步优化药物制备工艺技术,攻克降糖药物连续流微反应难题……通过搭建高层次人才平台,我市将科研力量转化为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以企聚才、以才兴企”的创新之路。还充分发挥人才载体平台聚集培养人才的作用,推行“1+3+N”带徒传技模式,通过项目实践、传承帮带,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育相融并促,构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层次专业化人才梯队,先后培育245名技术技能人才。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产才融合,持续落实‘双优计划’,紧密结合特色优势产业构建人才链条,鼓励更多企业构筑各具特色的人才载体平台,用好柔性引才团队的同时,建强本土人才队伍,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吴忠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张彬说。
见习记者:锁冰心 王涛
编辑:李瑞玲 校对:邵玉璐
审校:何磊
审核:毛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