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打出“组合拳” 下好“及时雨”——吴忠市坚决打好打赢助企纾困硬仗促发展

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生根、迸发动力;一间间现代化工厂投入运营、生产稳定……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质”“效”为笔墨,工业经济书写了一份加压奋进、逆势而上的“期中答卷”。

成绩的背后,凝聚着我市对企业“真帮真扶”的智慧与努力。面对今年的各项挑战,我市各级各部门精准施策,通过释放政策红利、金融支持等助企纾困举措,助力市场主体迎难而上、共克时艰,为打好助企纾困硬仗增添活力。

“企业入驻宁夏青铜峡工业园区以来,园区相关部门提供‘保姆式’服务,协调帮助我们办理项目立项、环评等各项手续,让企业安心发展。”宁夏鼎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剑说。

宁夏鼎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铝材精深加工项目主要利用青铜峡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青铜峡铝业分公司的铝水和回收再生铝加工铝棒、铝型材及铝合金门窗,计划年产15万吨超精铝合金棒、5万吨新型合金型材及2万平方米铝合金门窗。目前,一期项目已经投入生产,二期项目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项目全部投产后产值将超过20亿元。

今年以来,宁夏青铜峡工业园区聚焦“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认真落实市委打好打赢“六场硬仗”部署要求,坚持把助企纾困作为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的有力抓手,精准施策,精耕细作,在助企人才招引、贷款融资、惠企政策宣传、创新主体培育、项目资金争取、产销对接等方面持续用力,坚决打好打赢助企纾困硬仗。

“目前,我们组织企业参加各类招聘活动8次,帮助宁夏海利科技有限公司和宁夏天新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招聘员工200余人;协调帮助天新药业等企业授信5.52亿元,为鼎龙新材料等6家企业办理贷款2亿元;指导园区19家企业获得各类补贴830万元,促进宁夏东吴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与吴忠领航生物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宁夏和兴碳基材料有限公司与宁夏中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产品间供需利用,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摆脱困境,不断提升服务质效。”该园区经济发展局局长祖明强说。

资金紧张、用工短缺、用地空间不足……这些都是我市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连日来,由宁夏中科国通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吴忠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扩建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中。“项目建成后,可以将全市各县(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对餐厨垃圾、污泥、病死畜禽等进行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化利用。”宁夏中科国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石晓敬说。

资金短缺是该项目推进中的堵点痛点问题,宁夏银行吴忠金积支行工作人员了解到此情况后,主动与企业沟通联系,通过多次走访和实地调研后,最终为该企业授信资金1.9亿元,助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扩建项目建设。

“这笔资金就是场‘及时雨’,不仅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更推动了项目筹建的顺利进行。”石晓敬说。

近年来,宁夏银行吴忠分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主旋律,紧紧围绕我市特色产业和重点项目,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累计为吴忠市利通区105家企业发放贷款7.93亿元。

为企业提供金融“活水”,是我市打好助企纾困硬仗的有力举措。今年以来,我市加大重点项目、企业融资需求推送力度,向全市银行机构转发100个市级重点项目清单、411家规上工业企业名单,梳理编印全市21家银行机构金融产品手册,线上线下多渠道发放至各类市场主体,持续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截至4月末,为32个重点项目授信320.48亿元,用信11.87亿元。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工业企业贷款余额、特色产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3.38%、14.4%、18.8%。组织金融机构持续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中小企业融资促进行动”,目前累计走访对接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经营主体)8.09万户,发放贷款2.1万户次、97.86亿元。精准搭建供需对接桥梁,开展政银企融资对接69场次,落地融资需求12.87亿元。

服务企业不是到企业转一转、看一看,必须制定接地气的“实操手册”,及时落实、有力有效。

针对企业产销难题,我市印发《吴忠市2025年工业领域产业供需对接活动方案》,建立122家企业重点产品目录清单、新建项目供需清单,鼓励引导县(市、区)、部门、园区、企业共同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产业供需对接活动,帮助辖区产业链企业扩大销售,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截至目前,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产销供需对接活动16场次,达成合作42次、实现销售金额15亿元。

助企纾困关键在于精准。我市紧盯前100户骨干企业和207户停减产企业,联合县区、园区全覆盖调研走访,精准摸排企业用工、融资、销售、经营等需求,“一企一策”建立企业诉求管理台账,推行“直面企业现场解决、直达部门协调解决、直通区厅提级办理”机制。目前共收集转办企业困难问题87件,已办理完成45件。并建立健全项目清单动态调整、跟踪服务机制,紧盯项目建设关键要素,靠前指导服务、节点调度推进,及时为企业办理能评批复13件,力促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

一系列减负降本的政策红利,一件件疏堵点、破难点的“把脉开方”,我市以打好助企纾困硬仗为抓手,用行之有效的举措,以最好的服务当好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不断增强企业应对困难的底气,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和活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洪蓉

编辑:马静雪 校对:邵玉璐

审校:何磊

审核:马中雪

责编:马静雪

相关推荐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