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5日,由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14名师生组成的采访小组,深入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和盐池县,开展为期三天的“这里是西部——古韵塞上 非遗新声”实践采访活动,全方位探寻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保护、创新发展等方面的生动实践。
在利通区,采访小组首站抵达吴忠市文化馆,在讲解员的细致介绍下,师生们对我市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情况有了初步认识。随后,采访小组走进文之花手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参观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赵文花的剪纸工作室,深入了解剪纸工艺的精妙以及产品设计的独特理念。在利通区第十三小学,采访小组现场观摩了非遗砖雕技艺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情况,感受非遗文化在校园里的蓬勃生机。采访小组还前往杜优素羊杂碎黄河路店、满碗香早茶店、强家老醋非遗工坊、张玉宁黄酒厂、刘三朵八宝茶体验馆等地,每到一处,师生们都与经营者深入交流,用纸笔和镜头记录我市非遗技艺与美食文化的巧妙融合之举,感受舌尖上的非遗盛宴。
在青铜峡市,采访小组来到宁夏兴豆缘豆制品有限公司,详细了解豆腐及豆制品的加工技艺,并亲自动手体验豆腐制作过程,感受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在位于青铜峡市残疾人托养中心的“青峡绣女·不尤手作”项目工作室,采访小组与非遗传承人深入交谈,了解传统编织技艺如何为残疾人就业开辟新路径。随后,采访小组前往盐池县,深入挖掘盐池县推动非遗文化与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先进经验。“通过此次实践活动,让我们对吴忠市的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更深入的思考。同时,实践活动增强了我们的新闻敏感性,让我们能够写出更好、更有深度的报道。”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4级研究生赵学科说。
见习记者:锁冰心 董泊麟
见习编辑:高亚萍 校对:马宝勤
审校:何磊
审核:马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