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在宁夏强尔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里,几名工人在酿醋师傅的带领下,穿梭在排列整齐的醋缸间。他们俯身轻嗅着发酵中的醋醅,轻轻搅动陶缸里的深褐色液体,一股独特的醇香味便扑鼻而来。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传统工艺如何升级、生产效率如何提升,以及新口味如何研发成为该企业负责人强家骐的“心结”。“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创新的关键在于技术人才的支撑。”强家骐深谙此道。
在我市各级人才政策的支持下,该企业成功引进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技术专家,助力企业在固态发酵技术改良、智能化生产、产品研发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传统工艺不应是博物馆中的静态展品,而需通过创新方法实现活态传承,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强家骐手持新研发的果醋饮料说道。
风味是调味品的灵魂,也是新产品研发的导向、技术攻关的方向。技术专家带领研发团队从生产工艺、色泽、香气、滋味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研究,经过多年努力,成功推出了手工醋、果醋、苦荞醋、醋疗、醋泡等五大系列40余款产品,销售范围覆盖国内20余个省份,突破了企业产品单一、市场狭窄的发展瓶颈。
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企业的发展势头也愈发强劲。如今,这家以“强家老醋”传统技艺而闻名的企业,通过人才战略实现了新的突破与蜕变:构建“1师带2徒+季度考核”模式,形成内部人才造血机制,高技能人才占比从原来的10%提升至20%,制作工艺误差率从8%降至3%,生产效率提升25%,年产能突破1000吨……
“我们将继续构建‘古法技艺传承+现代技术创新’的双轨人才体系,并且联合高校、研究院开设酿醋工艺研修班,选拔骨干人才参与培训。同时,设立‘精醋工匠’评选机制,通过师徒结对技术比拼,激活人才活力,为传统工艺注入新的生机。”强家骐满怀信心地说。
企业的“人才突围战”离不开相关部门的精准“把脉”。近年来,我市紧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人才大盘点”,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及企业要求,建立紧缺人才目录,助力企业靶向引才。
7月7日,走进宁夏聚牧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奶厅经理赵华忙碌的身影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他佩戴防尘帽和口罩,身着工服,时而指导工人挤奶,时而浏览鲜奶数据,时而查看奶牛状态。
2023年,宁夏聚牧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我市人才政策号召,实施了“奶牛高频繁育技术示范推广人才项目”,引进云南聚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赵华、田兵、付丰收3位专家,成立奶牛健康高产技术人才工作室,在奶牛养殖、繁育过程中示范推广性控冻精、智能化发情鉴定等9项新技术。
“作为引进的专业人才,我主要负责奶厅的人员培训、数据分析、设备维护等工作。截至目前,我们已基本完成刚来时定的各项目标。”赵华表示,未来在解决奶牛应激问题、强化标准化操作流程实施等方面仍有突破空间。
专家团队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更为企业培养了本土人才。据该企业总经理安鹏飞介绍,“奶牛高频繁育技术示范推广人才项目”实施期间,专家团队带培本地技术骨干12人,并陆续举办6期以奶牛繁育、保健、饲养管理技术等主题培训班,培训员工177人次。同时,该企业还分批次选派8名技术骨干赴外省学习,全面提升技术水平及经营管理水平。
“通过引进和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我们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各项指标和数据均实现大幅增长,推动了牧场智能化、绿色化、品质化发展。”安鹏飞说。据统计,目前企业已实现鲜奶日平均单产40公斤,生鲜乳检测体细胞数值和微生物数值均达到行业较高水平。同时,该企业通过地区人才、技术共享,将优秀技术人员输送到有需求的奶牛场,辐射带动青铜峡市16个规模奶牛场的综合养殖技术进一步提高。“未来我们计划引进职业厂长等管理类人才,从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入手,为经营降本增效提供有效保障。”安鹏飞说。
从醋香四溢的非遗工坊到科技涌动的现代牧场,从藤蔓交织的生态酒庄到机器轰鸣的化工车间,吴忠大地处处涌现着人才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案例。近年来,我市围绕现代化工、装备制造等8大特色优势产业构建人才链条,筛选组建特色优势产业链专家智库8类60余名,实施人才合作项目102个,支持资金1770余万元,加速形成企引才聚、才促企兴的良性循环,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人才动能”。
见习记者:锁冰心 李金汰
见习编辑:高亚萍 校对:马宝勤
审校:何磊
审核:马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