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把民生愿景“绘”成幸福实景 ——我市加压奋进全力拼抢“上半场”系列报道之六

翻开2025年上半年的民生“账本”,就业、医疗、养老……每一项都满载着百姓沉甸甸的幸福。

“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腰间愈发沉甸甸的“荷包”是幸福;

“好看病,看好病”,家门口触手可及的医疗资源是幸福;

让“养老”变“享老”,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归属感是幸福;

……

推开门、打开窗,我们就能看见幸福的模样。今年以来,吴忠市秉持“建设人民满意城市”核心理念,将30项民生实事化作润物春雨,于细微处精准发力,让市民幸福感在家门口悄然生长。

构建“有浓度”的绿色空间  让群众更舒心

清晨的明珠公园,绿意涌动,晨练身影如画。改造后的明珠公园,不仅景观焕然一新,更悄然“活”了起来。水清岸绿,小桥如虹,孩子们在崭新游乐区嬉戏,太极拳爱好者身姿舒展,健步者步履轻快。林荫道上,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星花园社区的合唱团与上桥镇新民社区乐队正排练经典红歌,悠扬旋律穿透晨光,引得市民驻足。“过去在室内活动,夏季闷热难耐。”乐队队长马千里感慨道,“如今政府将明珠公园生态提升改造后,我们在此放声高歌,心胸也如这美景般开阔舒畅!”

城市绿地系统正经历一场提质升级的革命:传统公园被赋予“呼吸”之能,蜕变为生态调节绿洲;一片片兼具生态价值与美学意蕴的幸福河湖镶嵌在城中。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城市绿地海绵化改造10处,生态水域种植水生植物4处,新建生态公园3座、口袋公园9座。

一组数字印证绿色蜕变:市区建成区绿地率41.73%、绿化覆盖率41.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高达26.33平方米。“推窗即景,漫步无忧。每天清晨,家门口这片绿色氧吧便是我愉悦心情的源泉。”市民金梅花的话语,道出万千心声。

吴忠的创新远不止于此。一条生态治水新路径正被开拓——再生水利用与美丽河湖建设在此有机相融。今年3月下旬开工的清水沟再生水利用及生态修复工程备受瞩目,它不仅是城市递出的崭新绿色名片,更将为流域水生态环境注入持久生命力,确保碧水长流。“清水沟经政府改造后,环境大变样了!如今再次施工升级,未来风景肯定更胜从前。”市民马小玲满怀期待。

为串联散落的公园、河湖与景观明珠,激发城市户外活力,吴忠市近年来遵循“因地制宜、安全连通、绿色低碳”原则,持续编织城市绿道网络。今年在明珠路等路段新建绿道12.2公里,并增设休憩座椅、垃圾箱等配套设施,一举打通老城区与西片区绿道系统的“断点”,编织起一张横纵交会、布局均衡的慢行网络。

从“会呼吸”的公园到流动的再生水脉,再到畅通的绿道经络,吴忠以匠心勾勒绿色肌理,用实绩回应民生期盼。家门口不断升级的“绿色浓度”,正稳稳托起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新画卷。

打造“有温度”的城市服务 让群众更省心

便民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吴忠市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最关心的“如厕难”“充电难”“办事难”等具体问题入手,以现代科技赋能管理创新,推动公共服务与政务服务双轮并进。

近日,同心县政务服务中心刚刚开门,市民马钊便来到不动产登记窗口,办理房产过户手续。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无需再跑多个单位,只需在一个窗口即可完成全部流程。马钊表示,现在办理手续既省时又省力,工作人员还主动帮忙整理资料,真是太便捷了。

同心县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周素英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通过流程优化,目前很多事项的办理效率提升了60%以上。例如,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转企,过去需要7个工作日,现在仅需1天即可办结。”

马钊所享受到的便利,正是我市不动产登记“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带来的实惠。今年,我市持续推进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行“个人创业、结婚落户、社会救助、新建商品房不动产登记(交房即办证)、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等“一件事”服务模式,持续压缩办理时间、环节和频次,全程网办和“零材料”办理比例分别达到60%和40%以上。截至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预计将于10月全面完成。

7月29日,家住利通区金星镇金星花园的张桂兰老人像往常一样,提着菜篮子准备去早市。与以往不同的是,她不再需要提前准备好零钱。“现在刷老年卡就行,一分钱不用花!”张桂兰高兴地展示着她的老年免费乘车卡,“以前去趟市场,来回车费要2块钱,现在省下来能多买点菜了。政府这个政策真好,我们老年人是真真正正得了实惠,出门串门、看病买菜,坐得起了,也更愿意出来了。”

如今,像张桂兰这样持卡免费乘车的老人不在少数。今年2月6日,利通区、青铜峡市所有城市公交线路,对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实行免费乘坐。

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特别是关爱老年群体,是完善城市服务的重点。今年以来,吴忠市交通运输局精准优化公交网络,调整了2路、31路两条连接城乡的公交线路,新增包括市医院东门、南苑新村等在内的5个公交站点。这些站点多设在居民区、医院、市场附近,有效覆盖了原先的“盲区”,大大方便了沿线群众,尤其是进城购物、就医的老年居民出行。

在利通区至德路,一座焕然一新的“升级版”公厕引人注目。供热系统、强力除臭等20余项人性化设施,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驿站”。商贩刘冬艳趁着生意间隙快步走进,轻松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难题。

“原先都不敢多喝水,就怕找不到地方解决。现在好了,大家伙儿都高兴,周围环境也清爽!”刘冬艳的感叹道出了许多商贩与市民的心声。

面对群众呼声,我市通过科学规划选址,引入装配式新型公厕设计,并融入科技内核。据利通区利洁环境卫生管理有限公司公厕管理部负责人文治国介绍,公厕内传感器实时监测异味、湿度及人流量,烟雾报警器直连消防系统;更推行“专人专厕、一客一保”制度,保洁人员轮班确保全天洁净,并定时释放香薰保持空气清新。2025年,全市计划新建公厕3座、改建10座,让“方便”之事更体面,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民生实事不仅要“办”,更要“办好”。吴忠市率先在市区建成充电1公里服务圈,并通过“一降一延长”双管齐下——降低充电费用至平均每度0.73元,延长部分充电站点服务时间,显著减轻新能源车主负担。

同时,我市创新引入绿牌识别机制与充电时段差异化收费策略。市民李正东对此深有体会:“绿牌识别杜绝了油车占位,阶梯收费鼓励充完即走,充电桩周转快了,我们日常充电方便多了。”此举盘活了充电资源,让群众真正体验充电自由。

近年来,吴忠市持续优化市区停车布局,秉持“能划则划、应划尽划”原则,对118条街路巷进行细致摸排,深挖符合条件的公共空间潜力。截至目前,市区公共停车泊位总量突破2.7万个,较去年新增9390个;规范化停车场达146个,覆盖网络日趋完善。

近日,一场招聘会开到了利通区金银滩镇集市。“正发愁去哪里找工作呢,没想到机会就这么送到了家门口!”站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中央,村民申慧娟难掩喜悦。

60余家企业、800余个岗位……这场别开生面的招聘会如一缕暖阳,照进每一位村民的心田,为他们带来了就业增收的希望。

除了传统的现场招聘环节,线上招工平台是今年盐池县开发运行的全县劳动力公共就业服务大数据平台和零工市场“码上就业”小程序,能为零工和雇主提供实名认证、工单发布、在线抢单等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构建农村5公里、县城10分钟就业服务圈,让群众享受家门口的就业服务。

今年我市持续推动重点群体就业增收,紧盯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等群体,实施“稳内拓外”行动,计划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00场次以上,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宁夏人工智能产业园解决本地就业800人以上,着力解决群众就业困难问题。截至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从商贩不再为如厕忍渴,到老年群体刷着免费卡畅行城乡;从新能源车主充电省心省力,到市民停车有位可寻,再到稳岗就业,吴忠市聚焦民生痛点精准发力,用科技与管理创新传递城市温度,让一项项“关键小事”成为撬动市民幸福感的坚实支点。

筑牢“有密度”的安全防线 让群众更安心

近年来,我市依托现代科技赋能管理创新,悄然夯实城市运转的生命线。这些直观而显著的改变,已化作萦绕在市民心头的缕缕暖意与稳稳的安心,托举起万家灯火中最坚实的安宁。

炎炎夏日,当恒丰小区居民张建国拧开崭新的燃气灶,蓝色火苗稳定跳跃时,他心头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以前那老管道,锈迹斑斑,晚上睡觉都不踏实。你看,现在不仅管道全换了新的,还装上了这个物联网智能燃气表,听说能自动报警,心里踏实多了!”

这细微却深刻的安全感转变,正是我市扎实推进民生安全工程的生动缩影。

燃气安全,牵动万家。昔日,恒丰小区、金桂苑、黄河水韵等63个小区燃气管道老化问题曾如暗伏的隐忧。今年以来,吴忠市聚焦城市安全运行,将燃气安全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针对部分小区燃气设施老化、风险预警滞后等问题,市政府统筹规划,启动了规模空前的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工程。今年实施的改造项目共涉及63个小区11638户居民,总投资达3045万元。截至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完工。

此外,市区工商局家属楼、电信公司家属楼等13个老旧小区燃气管网铺设亦稳步推进,462户居民已告别“无气可用”的过往。工商局家属楼的李清洲轻抚新接入的燃气管道,感叹道:“盼了几十年,终于盼来了这‘蓝火苗’,安全又方便!”

据悉,2025年老旧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工程的前期工作也已经启动。项目计划投资1.07亿元,改造71个小区3.2万户居民用户的室外燃气立管,加装智能检测装置552套。所有工程将在2026年底前完工。

吴忠市公用事业管理所副所长马向荣介绍,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够提升城市安全水平,还将推动燃气行业智能化转型。通过减少传统能源损耗与碳排放,优化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夯实安全基底。

电动车进电梯上楼充电,是悬在高层住宅安全头上的剑。市消防救援支队与市市场监管局联手破题,大力推动AI智能阻车系统进电梯。在博雅南园小区的电梯轿厢内,顶部一个不起眼的摄像头正发挥着巨大作用。博雅南园小区物业经理张红彬现场演示:当保洁员尝试将一辆电动自行车推进电梯时,系统瞬间发出清晰的语音警报:“电瓶车禁止入内!”同时电梯门保持开启状态,拒绝运行。整个过程反应时间不到1秒。

张红彬说:“自从装了这‘智慧眼’,小区里电动车违规上楼的现象基本杜绝了,楼道清爽了,火灾隐患也大大降低,业主们反馈特别好。”据悉,我市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多元筹资”的模式,有效破解了资金难题,确保了项目的快速高效落地。截至目前,全市5461台住宅电梯中,4447台加装了这套智能“守门人”,“电动车上楼”这一社区治理顽疾得到有效遏制。

国贸公寓楼地下泵房曾因设备陈旧而隐患重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果断行动,为11个小区换上56台高效水泵与14座崭新水箱。工人们仔细校准每一颗螺丝,替换锈蚀部件,让泵房重获健康心跳。富康楼居民王小琴拧开水龙头,清流汩汩而出:“以前用水高峰水压不稳,现在水流哗哗的,水质也更清澈了。”水泵低沉的运转声,成了居民耳中最安心的背景音。

市农业农村局实验室里,检测员专注地盯着仪器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曲线,手中的试管承载着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他们深入21个生产基地和153户种植户,对每批蔬果进行727次严格“体检”。正在采摘的菜农张潇看着检测人员认真取样,坦言:“抽检严些是好事,咱的菜经得起检验,大家吃得放心,我们种得也踏实!”

当安心成为可感可触的日常,这些民生工程便超越了钢筋水泥与数据报表,成为城市向每位居民许下的最温暖承诺——织密这张“有温度”的安全防线,只为让群众的安心,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吴忠市政府办公室督查督办科科长田晓盛表示,今年,全市统筹安排资金2.24亿元,重点办好提升公共服务、营造宜居环境等5个方面30件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已完成10件,完成率达到33.33%,其余20件正在按时序进度稳步推进。接下来,我市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紧盯剩余的20件民生实事,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督查督办作用,压实责任,细化举措,强化管理,提高质效,切实推进实事早落地、群众早受益。

记者:冯荣 张丽坤

见习编辑:高亚萍 校对:马宝勤

审校:何磊

审核:马中雪

相关推荐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