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普通高中录取率达75%。”
今年,我市普通高中录取工作已经结束,但这组数字却引发我市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关注。“单看数据,相当于每4名初中生中就有3名顺利进入高中。”学生家长王源说。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3月5日,“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头连着义务教育,一头连着高等教育,我市普通高中教育如何答好扩容提质这张“答卷”?
全市上下紧盯教育领域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破解“高中入学难”作为回应百姓关切、为民办实事的关键举措,坚持科学谋划、强化供给、提升质量、加大保障,全力保障高中学位供给。2025年,全市普通高中录取比例达75%,新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759人,普通高中“扩容提质”迈出坚实步伐。
学校变更 增加学位供给
吴忠市第二中学于2024年8月变更为完全中学,学校增加了高中学位供给。
“我们学校高一年级今年计划招收12个教学班,660名学生。44人的教师团队中,既有外引人才也有本土骨干。”该校党总支书记马光珍说。
吴忠市第二中学变更完成后,与吴忠市滨河中学联合组建教育集团,通过“统招+选拔+引进”模式,组建了44人的高中教师团队。“我们通过选拔骨干教师、新招聘事业编教师和外校引进人才,全力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在扩大优质学位供给的同时,还带动了教师流动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等深层改革。”马光珍说。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如何在教学教研方面发挥集团化办学的最大优势?吴忠市滨河中学教育集团组建学科、部门科研团队,借助专家指导、名师工作室引领、青蓝结对互助等方式,全面提升集团内教育教学质量。
在校门口接孩子的家长王亚文算了一笔账:“原来孩子考上高中离家远就要住宿,现在家门口增加高中学位供给后,孩子考进去住宿交通费就省下了。”
新改建学校 为学位扩容提供保障
吴忠市兰亭中学建筑面积达3103平方米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已投入使用,成为我市高中学位扩容工程中最先落地的民生工程。
8月5日,在吴忠市秦宁中学建筑工地,烈日下的混凝土搅拌车仍在轰鸣,工人师傅正在用高压水枪冲洗着新建教学楼外墙的浮尘。这座投资1594.3万元、建筑面积3760平方米的教学楼,已完成主体施工,进入内外部装修阶段。
“我们学校新建教学楼预计9月份正式交付,按照标准化的教室进行建设。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提升办学规模,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高中教育。”该校副校长杨再明说。
据市教育局干部齐发介绍,近三年,全市共新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07所,新增学位40840个,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学位统筹 助力考生圆梦中考
8月5日上午9时,盐池中学操场上蒸腾着滚滚热浪,学生整齐的队列声和口号声穿透操场。高一新生吴珲挺直腰板站在第一排,迷彩服后背被汗渍浸湿。这个来自利通区高闸镇的少年因零点几分之差与吴忠市兰亭中学失之交臂,通过跨区域志愿征集,获得了在盐池中学就读的机会。
“我要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用三年的努力圆梦大学。”训练间隙,吴珲抹着汗珠说。据盐池中学副校长李茂林介绍,该校持续优化后勤保障,今年高一新生不仅实行阳光分班,住宿标准也是三人一间,确保同学们住得舒心、吃得放心。
“原本我们已经给孩子规划好了未来,打算让她去学一门技术。但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我们全家人都激动得哭了。”今年毕业于吴忠市第六中学的谢文静和吴珲一样,被统筹到盐池中学就读。她妈妈表示,高中学位统筹政策让谢文静的人生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7月23日,我市对2025年部分利通区应届考生进行高中志愿征集,23名初中毕业生被盐池中学录取,在新校园里书写他们的人生新篇章。“这样的举措不仅缓解了学位压力,更为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市教育局教育科负责人李敏说。
近年来,我市紧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重点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盘活存量资源等方式,新增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学位7200个;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学位供给与人口流动联动机制,确保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区域倾斜;强化质量监测,在学位扩容的同时保障办学标准,推动普通高中升学率提升至75%以上,实现量与质双提升。
记者手记:从集团化办学到新改扩建教学楼再到学位统筹,吴忠教育改革的突破在于既做“加法”更重“乘法”。当农村学子吴珲在军训场上喊出“奋斗三年,圆梦大学”时,这座城市正用政策创新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生动诠释了“办好家门口的优质教育”的深刻内涵。
记者:吴荣 见习记者:徐行
见习编辑:高亚萍 校对:马宝勤
审校:何磊
审核:马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