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风光无限。
8月28日,在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的山间,200万块光伏板整齐铺展,构成一片蔚为壮观的“蓝色方阵”,在炽烈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无限“风光”开始转化为清洁电力。
湖南能源集团红寺堡区300万千瓦风光新能源基地一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及配套储能的全面投产,为湖南电网精准“减负”,也标志着我市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取得新进展。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47万亩,总投资约38亿元,项目年供清洁电能19亿千瓦时,可满足约160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预计2025年度可输送4亿度电。配套建设的1座110MW/220MWh共享储能电站,通过平衡光伏发电的间歇性,确保电网稳定供电,这种“光伏+储能”模式让清洁电力更具实用性。
湘投新能源(宁夏)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红寺堡新能源基地二期150万千瓦光伏、三期50万千瓦风电项目正加紧开展前期工作,计划明年年底建成投产。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将达60亿千瓦时,为湖南能源安全提供更坚实保障。
近年来,吴忠市审时度势,在新一轮能源开发中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凭借得天独厚的风、光、热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新能源,高效快速打造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特色优势突出的新能源全产业链。
近日,走进宁储板桥100兆瓦时/200兆瓦时储能电站,一排排储能单元排列整齐,它们通过智能管理系统与电网进行实时数据交换,确保电能高效存储与释放。该项目是国内首批电网侧共享储能站,由宁夏储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32亩,总投资4.018亿元,于2022年5月开工建设,2022年12月并网发电。目前年充放电次数800次以上,年充放电量超过5000万千瓦时。
“电化学储能电站就像是给电网安装了一个‘巨型充电宝’。储能电站的投运进一步提升了电网灵活调节能力,缓解高峰供电压力,也能让其他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共享储能资源,实现新能源最大化消纳,为吴忠市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能。”宁夏储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夏建波说。
目前,我市累计建成新能源场站240座,并网新能源装机2133.65万千瓦、占全区的43%;2024年新能源发电量达到297亿千瓦时,占全区新能源发电总量的48%。电网侧储能项目并网数量、容量均位居宁夏首位。
依托资源优势,我市先后引进的一批优质新能源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全面竞逐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赛道。位于红寺堡区的宁夏中泰新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建设项目总投资达7.5亿元,分为两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投资4亿元,主要建设年产3万吨的原料制粉、造粒、包覆、预碳化负极材料装置和综合部、研发中心等设施;二期计划投资3.5亿元,预计2026年9月建成。目前,一期项目部分车间已完工,正在进行室内设施基础安装工作,预计2026年5月建成投产。
宁夏中泰新源科技有限公司设备部部长乔昱说:“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30000吨3C数码负极材料、30000吨储能负极材料的生产规模,年均营业收入可达10.5亿元,产生利润2亿元,利税达到0.8亿元,以优质产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发展,全面助力吴忠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资源开发“迭代升级”、产业配套“聚势成链”,新增项目“风生水起”、知名企业“接踵而至”、绿色能源“动力澎湃”、新型产业“遍地开花”……我市以“新能源+”持续加力,全力建设能源综合示范市,持续培植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目前,我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2133.65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79%;并网化学储能规模已达236.5万千瓦,在全区占比达到41%,并网规模位居宁夏首位。
记者:洪蓉 何欣
编辑:高亚萍 校对:马宝勤
审校:何磊
审核:马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