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宁夏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正式启动,重点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未批先建”、“未批先变”、“未实施防治措施”、“未开展监测”、“未验先投”、“未缴纳补偿费”等6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此次行动范围覆盖全区所有县(市、区),持续到明年9月底。整治对象为2011年《水土保持法》施行以来,已审批及应当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已建和在建的生产建设项目。
宁夏由于自然禀赋差,长年干旱少雨、缺林少绿,除引黄灌区外,水土流失遍布全区。虽然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大规模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土流失面积由2000年的3.68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018年的1.61万平方公里,治理区初步实现了荒原染绿、山川葱茏,全区生态环境整体好转、局部优化。但随着修路、建厂、建房等生产建设活动的增加,对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进行不同程度的干扰后却不加恢复保护, 将会产生新的或加剧水土流失。
为了遏制人为水土流失,今年以来,自治区水利厅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在全区范围开展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实现了包括房地产开发在内的所有生产建设项目全覆盖,梳理甄别需要查处的违法违规图斑项目737个。并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纳入水利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范围,对“未批先建、未批先弃、未验先投”等3种作为扫黑除恶专项治理重点进行整治。截至目前,全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314个,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5601万元。违法违规图斑目前已整改完成361个。全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受理“未批先建”整改补报的报告书(表)203件,补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09.54万元。
此外,此次专项行动对多次督促拒不整改的违法主体,按照水土保持“两单”管理制度的规定,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将符合列入条件的单位列入水土保持“重点关注名单”或“黑名单”,在全国及省级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实行信用惩戒。(宁夏日报记者 裴云云)
相关推荐
-
2020/09/16
-
2020/09/16
-
2020/09/16
-
2020/09/16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