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已经来临,气温升高,溺水事故又将进入高发期。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早部署,速行动,多措并举扎实开展防溺水工作,全力以赴织密防溺水“安全网”,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防“溺”进校园 拉紧生命“安全绳”
“大家知道哪些地方的水是危险的吗?”“看不清的水很危险。”“看到有人溺水了第一时间可以做什么?”“大声呼喊,去找大人。”……
5月18日,吴忠市蓝天救援队的队员走进青铜峡市汉坝小学,开展了一场生动的夏季防溺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把预防溺水安全知识牢记心间。
活动现场,救援人员通过知识讲座、播放视频等方式,深入浅出地为孩子和家长们讲解泳池的注意事项、水上遇险时的安全常识、救生设备的使用方法等知识,叮嘱学生不要到陌生危险的水域去游泳、戏水,并让他们掌握一些常见的溺水自救技能,同时,告诫家长不要带领孩子到不安全、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今天蓝天救援队的叔叔给生动形象地讲解溺水的原因、危害以及预防溺水的方法,把安全的种子种到我心田。以后我会记牢这些知识,如果发现有人不慎掉进江河、水库、池塘、水井里等,我们不能擅自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或拨打‘110’。”汉坝小学四年级(3)班的付秦涛说。
随后,“蓝老师”还为师生们传授溺水抢救、气道异物梗塞等情况的现场急救方法。利用假人模型演示了胸外心脏按压、清理口腔异物、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急救操作,现场指导老师和同学进行实操练习。
连日来,我市各中小学校通过一系列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家长和老师们都深刻认识到防溺水事故的严重后果,真正做到了珍爱生命,防“溺”于未然。
同时,各个学校召开了“提高安全意识 学习防溺水知识”主题班会,由案例入手,引导学生辨析,从而总结溺水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学会珍爱生命,远离溺水。
“通过学习,我学会了溺水施救措施,并对如何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等进行了学习观摩,但是学会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远离陌生水域、珍爱幸福生活。”汉坝小学五年级一班的马荔涵说。
“希望通过今天的宣传,孩子们能够有安全意识,不要去河边、湖边去野游,游泳一定要去正规的场馆。”吴忠市蓝天救援队队员张小龙说,尽管这样,还是不能杜绝青少年溺亡事件的发生,只有孩子们都具有水中生存的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溺水事件的发生。
不做孤“泳”者 织牢防溺水“安全网”
学生安全教育无小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尽心尽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近期天气炎热,偷偷到沟渠河游泳的人越来越多,虽然有警示牌和护栏,但总有人抱有侥幸心理。我们看到了都会及时劝阻群众离开危险地带,让群众的安全系数越来越高了。”5月21日,家住利通区早元小区的叶赠余说。
今年65岁的叶赠余是一名巡河员,当天一早他便和其他巡河员在南干沟附近河湖巡河。
叶赠余重点关注危险区域内是否有戏水、玩耍、逗留的人员。一旦发现立即上前劝阻,同时,巡河员还随身携带着塑料袋,随时清理巡河过程中发现的杂物。
我市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河道、沟道、水系湖泊和水源地等,古今水系,沟沟相连,渠渠相通。目前建立的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管理体系中,市级主要河湖沟道8条、县(区)级40条、乡级257条、村级443条。因此,开展好巡河巡湖工作尤为重要。
“我们的巡河范围从梅家湾险工段至南干沟人工湿地,还有黄河两岸的水域。在日常巡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人在河边逗留,会马上劝离。”叶赠余说。
每年,我市对所管辖的新宁河、清宁河、黄河城市段沿线进行拉网式排查,加大人员巡查管护频次,设置警示标志。并组织人员对湖泊、干渠等进行隐患排查整改,修复损坏围网,劝导人员远离工程管理范围的涉水区域。
“平时我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不带他去水域旁边玩的,因为小孩太小,有时看不住。作为家长,我也会时刻关注着小孩的动态,防止他不慎落水。”家住利通区水岸花城小区的王健说。
近年来,游泳作为一项基本生存技能,深受国家、学校、家长的重视。“游泳进校园”让每个学生都学会游泳成为许多学校工作的一大重心,每年暑期都有不少孩子在专业场馆学习游泳技能。
2022年,我市为了在市直属中小学普及自救知识,积极探索学生防溺水教育新途径,分别在吴忠市朝阳小学、利通街第一小学、盛元小学、第四中学、第五中学、利通区十七小学六所学校以试点的方式推进可拆装钢化游泳池建设工程。
5月23日,在第五中学,一座可拆卸式露天游泳池已经建好,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本月底全部完工,等到暑期正式使用。
“下一步,我市将全面开展中小学生游泳教育工作,推进好教练员、安全员培训及课程设计,探索向社会力量购买教学服务。实行试点学校体育改革,将游泳纳入学校体育选考项目,考虑学生若能自主游完一定距离即可给予满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游泳的积极性。”市教育局教育科二室负责人闫涛表示,同时,为巩固提升学生自救知识及游泳技能,学校游泳场馆在暑假期间向辖区内未成年学生免费开放。(记者 马一萍 邹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