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位置:首页 >城事
砥砺初心 不负韶华——吴忠市新闻工作者风采展示

编前语:今天我们迎来了第24个中国记者节。在我市,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笔墨与历史同步,话筒与人民同声,镜头与时代同行,他们用心用情讲好吴忠故事,唱响吴忠声音,用新闻作品书写全面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吴忠的华彩篇章。这一次,我们将镜头对准他们,聆听他们的故事,展示他们的风采,感受他们如何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这座城市的温暖和感动,如何用行动诠释全媒体时代新闻人的责任与担当。

吴忠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丁涛

会场内,他沉着冷静;会场外,他得体大方。作为一名时政记者,丁涛时常穿梭在各个会议室里,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现着一个新闻记者良好的精神风貌。

记者,就是要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地方发展的每一个脚印;每一篇稿件、每一个镜头,都书写着光荣与梦想。丁涛怀着对这份工作的敬畏之心,克服一切困难,认真对待每一次采访。2022年,同心县疫情发生后,丁涛接到紧急通知前往同心县,来不及多想,他把所有摄像设备收拾好就出发了。到了同心县直接开了几个小时的会议,再加上天气突然降温,没有固定的住所,随时面临传染的危险,这都是对他最大的考验。他说:“当时虽然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我想的是既然来了,就要把自己的任务圆满完成。”当他看到采访的抗疫“大白”为村民喂养、同心县丁塘镇李岗子村耕地春灌有序进行等报道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央媒转发,他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记者工作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2022年6月,自治区党委要召开十三次党代会,领导安排丁涛前去采访报道。丁涛把两个孩子安顿好后,抵达会场进入了工作状态,找资料、做采访、拍摄,还要帮着市委办公室去布置会场,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七天。“看到我拍摄的新闻没有出现任何错误,对于我来说,是安慰,也是激励,心里也是高兴的。”丁涛说。

记者,全年无休。只要是发生新闻的地方,就会有记者的身影。丁涛说,作为一名记者,我们在自豪和骄傲的同时,更感到肩上的压力。我们将继续前行,以满腔激情奋斗在采访一线,去记录、去书写、去挥洒、去奉献,让记者的光环永远闪亮!

青铜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闫萍

“这一次,写稿编片时会热泪盈眶!这一次,强烈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值得!”这是闫萍在个人社交平台转载一篇新闻报道时附带的文案。

闫萍毕业于北方民族大学新闻学专业,2016年9月参加工作。作为一名奋战在新闻采编一线6年的记者,她严守新闻宣传纪律,恪守职业道德,熟悉和掌握新闻采访写作、图片摄影、电视摄像、画面剪辑、无人机航拍、短视频制作等媒体融合技能,把每一次采访都当成一场考试严谨对待。

除夕,浓浓的年味溢满大街小巷。然而“年”这个字,对于公安民警辅警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2023年1月21日,大年三十,闫萍走进青铜峡市公安局小坝派出所,以全天跟拍出警的方式,记录基层派出所民辅警接警情、理纠纷、速救助、忙巡逻等坚守故事,也让她感受到职业的责任。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基地荒滩变绿洲、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宁夏引黄古灌区的水利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让农业农村更有奔头……闫萍肩扛摄像机、手握笔杆子,奔波在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新闻现场,发布报道了多篇新闻,其中一些作品还被推送到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频道等央媒刊发和播出。2023年,她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评为全区“新春走基层”先进个人。

“随着媒体融合步伐的加快,记者更要身兼多职,采访、摄影、摄像、航拍、短视频制作等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技能于一身,多形式、多视角、多层次讲好青铜峡故事。”闫萍用实际行动展现着新闻记者的使命。她说:“坚守新闻理想是我一生不变的追求,我可爱的家乡青铜峡,有太多的故事等着我们去聆听、去书写、去讲述,这是记者之责,也是记者之幸。”

红寺堡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兰敏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从业6年来,红寺堡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兰敏始终身体力行践行着“好记者”标准,用柔弱的肩膀担起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信念与勇气。

6年前,兰敏还是新闻界的“门外汉”,入职红寺堡区融媒体中心后,她凭着不服输的韧劲,挤出时间努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业务知识、播音主持技巧,为自己充电蓄能。新闻出镜是她雷打不动的工作之一,化妆、戴假发、换衣服,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出镜、播报,发音标准,落落大方。她说:“新闻工作者之路注定山高水长,没有捷径,唯有踏踏实实下笨功夫,才能照亮前行的路。”

怀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从业以来,她累计播报红寺堡新闻4000余条,采访报道新闻400余条,录制访谈、少儿节目等近200期,策划栏目10余档,且多档栏目受到上级媒体采用、表扬。在同事眼中,她是名副其实的“骨干”。2021年至2022年,她先后荣获吴忠市“优秀宣讲员”、红寺堡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记者”称号。

兰敏一直坚信追问真相,能带来力量;传播温暖,能带来希望。她长期奋战在新闻采访一线,勤勉工作,务实创新,关注民生、聚焦百姓,用话筒、镜头和笔触记录,用脚步丈量,用心用情用力讲好红寺堡故事,传播好红寺堡声音,努力做社会进步的记录者、推动者。“每一次采访,都是一场心灵的对话。我们一直在说‘好记者’,而我想说‘记者好’, 因为我一直认为记者是一个幸福的行业,让我们有更好地了解世界,了解他人,了解自己的机会。我也有更多地信心在新闻事业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兰敏笑着说。

盐池县融媒体中心主持人、记者   韩晋宏

2019年,刚大学毕业的韩晋宏就来到盐池县融媒体中心工作。这位山西小伙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阳光、帅气。作为一名主持人、出镜记者,他觉得自己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在四年工作时间里,他不断加强专业学习,经过一次次直播连线、融媒体直播,面对镜头,韩晋宏终于越来越熟练。他说:“做足准备就有了底气,直播时根据脑海中浮现的框架有条有理进行叙述,就更顺‘理’成‘章’了。”

韩晋宏担任过历届吴忠市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全国乡村村晚主持、2023吴忠面食文化节主持等;完成央视正直播走进县城看发展、央视正直播看见锦绣山河等采访工作;拍摄的保密故事《封泥》代表宁夏参加全国保密故事大赛等。今年,他代表宁夏参加全国新闻界第十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并荣获“优秀选手称号”,也是十年来盐池县首位进京参赛的选手。

从事新闻工作,让他打开了眼界,产生更多思考。“这份职业,让我了解到各行各业的不容易。”韩晋宏说,自己就像一块新鲜的“海绵”,他从新人快速成长起来,一路学习了不少经验,收获了太多帮助。接下来,他也要继续“吸水”,通过镜头和表达,继续拿起纸笔、扛上机器、走进乡间,不断强化过硬的业务素质,增强“四力”,更好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同样他也坚信,只要坚守初心,脚下有泥,心中有光,就一定能讲出直击心灵的盐池故事、宁夏故事。

同心县融媒体中心全媒采访部主任 强国民

“终于写完稿件,我可以动身出发了!”傍晚时分,强国民仍是“赶时间式”的工作状态。这位“80后”记者言行举止中散发着一种沉稳的气质。

2008年3月,强国民初到同心县融媒体中心时,出过采访、扛过摄像机、剪过视频,只要是领导安排的工作或者同事需要帮忙,他从不推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14年的工作时间里,强国民每天还是奔赴现场一线、蹲守田间地头,几乎都在新闻现场出没。难得在单位见到,他也是窝在电脑前埋头敲键盘,偶尔抬头,脸上带着憨憨的笑容。“写稿就像运动,开始时十分痛苦,沉浸式完成就会很舒服!”写稿成了他的快乐“多巴胺”,写出满意的稿子,得到认可,是他最开心的时刻。

努力的人,总会有收获。强国民创作的《16岁少年勇救落水八旬老人》《油用牡丹承载旱塬致富梦》《谁是贫困户,村民自己说了算》等作品获得宁夏新闻奖。先后获得县级优秀记者、县级首届优秀媒体人、优秀通讯员,2020年分别荣获自治区、吴忠市第七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三等奖、2020年度同心县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等荣誉。

“记者像酒,越陈越香。”在他眼中,“有见地的采访、有深度的观点、有温度的笔触,无法复制的创作力,就是记者不可替代的生产力。”面对未来,强国民的期许很简单:“我将保持永远学习、永远年轻、永远奋斗的心态,专注手头产出,不畏难,勇于尝试,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记者|洪蓉

责任编辑|马静雪

校对|邵玉璐

审核|毛海涛

相关推荐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