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位置:首页 >城事
我在黎明村当“导游”

没想到,在吴忠市组织的“高质量发展·绿色吴忠”调研行活动中,我竟充当了一次导游,“客串”了一回解说员。

这个事是有起因的:不久前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吴忠市市委六届八次全会贯彻落实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都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讲活讲透吴忠市绿色发展的思路、举措和经验,吴忠市市委宣传部决定组织一次调研采访活动。第一站去哪里?有关人员动了许多心思。因为对我十一次采访黎明村留有深刻印象、也认为黎明村的历史性巨变最具说服力,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建博便“特邀”我这个退了休的老记者参加此次调研采访活动,到现场向记者们介绍黎明村从四分五裂到重新“统一”的过程。在他看来,只有对过去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出深刻的、有影响力的报道,他希望我到实地来个“现身说法”。为此,早在十几天前,他就打电话向我发出了邀请,因为我当时有事外出,便许以返回后参加。结果,在我返回宁夏后的第三天,也就是10月31日,有中央、地方十多位记者参加的调研采访活动就出发了。

黎明村在生态环境恶化时为躲避风沙而四处搬家、在停止破坏、规范治理、实现沙化逆转之后又重新聚合的事例,经过光明日报的连续报道,已经广为人知,其典型性、警示性、说服力都是不言而喻的。

作为黎明村历史性巨变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我有资格、也有义务向各界介绍我眼中的黎明村,以加深人们对它的了解和理解。所以,我高兴地接受了这个新“任命”,认认真真地“客串”起导游和解说员的角色。

这个新角色,让我有几分新奇、几分兴奋。在奔向盐池县冯记沟乡黎明村的路上,我就在打腹稿,确定该讲的内容。在车上,我迫不及待地向同行的几位年轻记者介绍了黎明村的“传奇经历”。到了黎明村,与从吴忠赶来的记者汇合后,我立即进入“角色”。记者们在村民王新福家聚齐后,我“毫不谦让”地先来了个“开场白”:“黎明村环境的变化,是盐池县、宁夏、乃至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缩影。环境的变化固然值得关注,而更值得关注、也更让我们欣喜的,还是人们环保理念的变化和提升。”之所以说这几句话,是想用这样的“开场白”强化这次调研采访的意义,为整个活动定个“基调”。接着,我告诉年轻的同行们: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也可以问黎明村的乡亲,问在场的乡、村干部!如果要深入了解,你们还是要问他们,他们比我掌握的材料更丰富、也更贴近实际!

记者们迅速展开采访:有采访我的,也有采访村民、乡村干部的。

有人问我是怎么发现黎明村这个地方的,有人让我介绍第一次到黎明村的情景,有人让我说一说所做相关报道的社会反响,还有人让我对带来的黎明村的老照片进行解读,对这些要求,我都尽力满足,也将自己知道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

看到马儿庄村党支部书记关尚峰、黎明村村民王新福、年近八旬的崔福香和冯记沟乡党委书记王新华、副书记赵军平等人身边都有记者围着,记者们的采访都已进入佳境,我意识到自己“客串”导游、解说员的使命应该结束了。于是,就悄悄“隐退”,回归记者的“本色”。我掏出随身携带的采访本也开始采访,希望尽可能弥补此前无法采访的缺失。我意识到:如果不抓紧机会采访,那么,我此行就空手而归了,想写东西也是“无米下锅”。

这就是我最近的一次不同以往的经历:在这次采访调研活动中,我只是在活动开始时“客串”了一下解说员,大部分时间还是回归自己的“老本行”,扮演的也是干了30多年的角色。如果仅仅是当个义务“解说员”,那就有违我的职业理念、改变了我以往的习惯,也会让我若有所失,因为每次外出、特别是参加采访活动,我都希望“不虚此行”,每次也基本做到了“不虚此行”。(作者 庄电一)

相关推荐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