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香茄子:闻鱼香而不见鱼
说起一道菜我们都不陌生——鱼香茄子。虽然这道菜的名字带鱼字,但并不是真的鱼菜。这道菜集咸、甜、辣、香于一体,味道浓厚,吃过这道菜的人,即使菜已经吃完了,但是口腔里还留有余味,所以也叫“余香”。
把肉末塞到切成蓑衣花刀的茄子里。
鲁建安是四川人,定居在吴忠。对他来说,很多川菜都是他的心头好,比如,酸辣鱼片、毛血旺、麻婆豆腐等,但还有一道鱼香系的素菜,也是川菜里的经典——鱼香茄子,是他最爱的一道菜。“这道菜最让人称奇的是,明明没有鱼却又能吃出鱼的香味,吃过一口还想吃第二口,让人匪夷所思。”鲁建安说。
12月12日,在吴忠眉山川菜店,鲁建安点了一道他最爱的菜——鱼香茄子。这道菜的鱼味来自鱼香汁,和辣味融合在一起,浓郁的香味和微妙的辣味交织在口中,实在太美味了。
将包肉的茄段放入油锅煎炸。
鱼香茄子的主料很简单,有茄子、肉末、青辣椒和红辣椒。配料相对来说就比较复杂,因为关系到鱼香汁的调制,需要淀粉、香醋、白糖、生姜、食用盐、酱油、料酒、葱、大蒜、豆瓣酱等。这个配料的比例,就是鱼香汁的比例,把所有调料放到一个碗里,按比例调制就可以了。
“茄子要切成蓑衣花刀,泡盐水再洗净,再把青辣椒、红辣椒、蒜瓣和生姜切成碎末状,放在一边备用。把一部分配料放到肉末里,顺着一个方向搅拌,直到变成黏稠状,然后把变成黏稠状的肉末均匀地塞到切成蓑衣花刀的茄子里,再把茄子切成5厘米左右的段,切好以后均匀地拍上淀粉。这个时候就是起锅热油,将切成段的茄子包肉放到油锅里炸。茄子过油后,捞出摆好造型放到一边备用。”眉山川菜店厨师李响说,“把切好的葱末和姜末、蒜末一起放到锅里炒香,再把提前调好的鱼香汁一起倒入锅里,继续翻炒后,将切好的青辣椒和红辣椒倒入锅里,翻炒1分钟就可以关火出锅了。”
将炸好的茄段装盘备用。
吃着地道的鱼香茄子,鲁建安忍不住夸赞道:“茄子包裹着浓浓的油脂和酱汁,入口软润、香味浓郁,是一道超赞的下饭菜,感觉永远也吃不腻。”
葫芦花摊饼味道香
葫芦花摊饼搭配醋汁,味道更好。
葫芦花摊饼搭配醋汁,味道更好。
在很多人眼中,食物是最能够传递情感、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家人做得一手好菜,即使是用最普通的食材,也能带给我们惊喜和温暖。在市民马云的记忆里,母亲做的葫芦花摊饼特别美味,一想起来就让他回味无穷。
“现在,母亲年纪大了,很少给我们做葫芦花摊饼吃。但是,街上的早茶店都有这道美食,只要进店,我必点葫芦花摊饼。”12月9日,在吴忠涝河桥尚品牛肉面馆和朋友喝早茶的马云说。
“我们选用新鲜的葫芦花,摊出来葫芦花摊饼黄灿灿的特别有食欲。”该牛肉面馆负责人周小玲说。
在该牛肉面馆后厨,面点师傅马学琴将葫芦花去掉尾蒂和花蕊,淘洗干净,切成条状备用。取两个鸡蛋,加入少许水调成糊状,浓度适中即可,然后加入适量的盐和胡椒粉,倒入切好的葫芦花,搅拌均匀。
颜色丰富、香味浓郁的臊子。
“葫芦花比较嫩,摊饼之前,锅不要烧得太热,这样饼糊便可以很好流动,然后再用中小火慢慢摊开。”马学琴说。
等了10分钟,店员将摊好的葫芦花摊饼和醋汁端上了桌,马云终于吃到了心心念念的葫芦花摊饼。“嗯,就是这个味道。一口咬下去,饼皮的酥脆和葫芦花的嫩滑在口中交织,好吃又营养。”马云说。
“猫耳朵”温暖你的胃
“猫耳朵”是吴忠人喜欢的一种风味面食,口感筋滑利口,制作简便,备受人们的喜欢。
搓好的“猫耳朵”。
“入冬后,隔三差五我就给家人做‘猫耳朵’,入锅一煮,筋道又爽滑。”12月8日,家住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星花园小区的居民李文慧说。
回忆小时候,她经常看母亲搓面,还和姐姐比赛看谁搓得快,为了赢得胜利,常常两手并用。“儿时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李文慧说。其实,这道面食的做法非常简单,只要会和面就可以,全程没有任何手法,比手擀面还简单。
炒臊子的食材。
“猫耳朵”在很多地方被称为“圪垛儿”“麻食”“圪搓面”。“猫耳朵”除了用白面制作外,还可以用荞面、莜面、高粱面做成,配上不同的肉和蔬菜,在锅里炒或煮,可以说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颜色丰富、香味浓郁的臊子。
“把面搓成指头粗的圆条,撒上面粉,用左手食指与中指夹住圆条,再切成指甲盖大的小面块,然后用右手拇指在左手掌上搓成一个个猫耳朵的样子。”李文慧说,“在锅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油热以后将切好的肉丁、葱花放进锅里翻炒均匀,炒出香味,然后再将切好的西红柿丁、洋葱丝和青椒丝放进锅里翻炒均匀,再加入一勺生抽,最后放一些蒜苗点缀一下,一道配‘猫耳朵’的臊子就做好了。”
面搓好、臊子炒好后,李文慧在锅中倒入适量的水,加一勺食盐,开大火将水烧开后,放入搓好的面,等面稍微定型后用勺子轻轻推动,水开之后再加入一些凉水,水再次烧开之后,“猫耳朵”都漂浮在水面上就说明已经熟了。
炒好的臊子浇在“猫耳朵”上,让人垂涎欲滴。
“一人一碗‘猫耳朵’,加上炒好的臊子,再来一勺油泼辣子,家人吃完之后浑身都暖洋洋的,相当舒服。”李文慧说。
记者|冯荣 马一萍
责任编辑|王艳蕊
校对|邵玉璐
审核|何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