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位置:首页 >城事
凝聚向上向善之力 共筑温馨志愿之城

编前语:当三月的春风轻拂神州大地,志愿服务的暖流在城市的街巷间悄然流淌。这不仅是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更是当代社会最动人的文明注脚——光阴流转,雷锋精神的火炬在无数志愿者手中接力传递,以凡人之光照亮苍穹,用点滴善意重塑人间温度。让我们循着那些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项目的创新足迹,聆听先锋团队的动人故事,触摸平凡志愿者滚烫的心灵图景。在细流汇海、星火燎原的温暖叙事中,见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那份永不褪色的精神传承如何化作润泽人心的磅礴力量。

杨绪令:以爱为炬照亮自强之路

春寒料峭的塞上三月,吴忠市利通区多爱残疾人创业就业中心内却暖意融融。刺绣架前,张玉芬那布满老茧的左手灵巧地穿梭于丝线之间,一朵国色天香的牡丹在素绢上逐渐绽放。张玉芬曾是依靠低保生活的贫困户,如今已成为“多爱残疾人创业就业中心”的刺绣骨干。“杨总不仅提供了启动资金,还请来老师教我们刺绣、手工编织、绢花等技能。现在我每月能赚3000多元,孩子上学的费用再也不用发愁了!”说话间,她那布满老茧的手微微颤抖,眼底却闪烁着希望之光。

这幅温馨图景的创作者,正是80后公益践行者杨绪令。自2022年创办利通区多爱残疾人创业就业中心以来,每周三下午的行程便如磐石般铭记在他的日程表中。从山东菏泽到宁夏吴忠,这位异乡人将齐鲁大地的仁厚与志愿之城吴忠的坚韧,熔铸成一幅壮丽的公益长卷:16名残疾工匠在这里重拾人生的画笔,95000余名学子透过特制镜片窥见清晰的未来,返乡大学生的行囊里满载温情礼包,幼儿园稚童的绘本中流淌着知识的微光。

在助残工坊,杨绪令构建起“造血式”帮扶体系。他不仅注入启动资金,更搭建起“技能培训+产品研发+全渠道营销”的生态链。当张玉芬们用双手托起尊严的重量,当“蓝精灵”绘本点亮幼儿的求知双眸,这位公益摆渡人始终坚信:真正的帮扶,是点燃希望的火种。

视力保护工程见证着他的医者仁心。2019年秋,杨绪令在红寺堡区移民小学筛查时,发现12岁的马小花双眼近视高达600度却从未配镜。“孩子总说黑板上的字会‘跳舞’,我们以为是调皮……”面对家长的哽咽,他当即调配特制镜片,连夜驱车60公里送回眼镜。如今,他创立的“亮眼天使”志愿服务队已在3所学校建立志愿服务站,安排视光师定期到校服务,为学生提供视力检查、眼镜维修保养等志愿服务,将志愿服务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公益不是施舍,而是尊严的共建。”在利通区希望公益服务中心,杨绪令创新探索着公益的N次方。暑期艺术研学的画笔勾勒出美育图景,“抗疫爱心礼包”温暖着游子的归途,残疾人手工艺品电商直播开拓着云端市场。他将企业家的敏锐与公益人的情怀深度融合,让每一次善举都成为培育希望的沃土。

当受助者眼里的星火渐成燎原之势,杨绪令依然奔波在公益路上。他深知,真正的温暖从来不是单行道,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他说:“作为‘志愿之城’的一份子,我有义务也有责任用自己的微薄力量温暖这座城市、守护弱势群体,生动诠释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为志愿服务工作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最大程度地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记者 冯荣

苏克文:用爱心温暖更多贫困家庭

在同心县,有这样一位温暖守护者:他既是扎根基层35年的市监卫士,也是行走旱塬的公益先锋;既是消费者权益的坚定捍卫者,更是困境群体的暖心摆渡人。他就是苏克文——一个用生命践行“365天都是3·15”诺言的共产党员,一位以镜头记录时代、用爱心温暖人间的志愿者。

2024年深秋的寒风里,王团镇南村突遭变故。大车司机马师傅在外省遭遇车祸不幸离世,留下悲痛欲绝的妻子和三个年幼的子女。时任驻村第一书记的苏克文闻讯后,连夜发起爱心接力。他不仅带头捐款,更通过朋友圈动员社会各界伸出援手,短短48小时便筹集到价值万元的物资。寒冬来临之际,苏克文将装着棉衣、文具的包裹送到孩子们手中,更在后续持续关注着这个特殊家庭的生活保障。

教育改变命运的信念始终镌刻在苏克文心头。2023年开学季,当得知罗家河湾村的马娟娟因家境困顿即将错失大学梦时,他立即发起圆梦大学倡议。清晨发出的求助信息在朋友圈激起层层涟漪,正午时分4900元善款已送到女孩手中。“苏叔叔的爱心就像及时雨,让我的人生有了新起点。”次日清晨,这个农家女孩终于踏进宁夏师范学院的校门,眼含热泪开启了人生新篇章。

作为市场监管战线的“老兵”,苏克文始终将维权利剑与人文关怀并重。2024年夏,贫困学子李某网购手机时遭遇欺诈。苏克文闻讯后多方奔走,从致电北京12315到联系涉事企业,甚至亲笔致函北京市工商局局长。经过连续72小时的跨省协调,最终为受骗少年追回钱款。“每起投诉背后都是群众的信任,必须全力以赴。”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在消费维权的路上始终步履铿锵。

三十五载初心如磐,苏克文用脚步丈量责任:累计为山区输送300余万元爱心物资,惠及万余群众;带领公益摄影团队深入移民安置区,用镜头定格1200多个家庭的笑脸,用市监蓝守护民生底线,以志愿红温暖世道人心,让“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在新时代焕发出最动人的光彩。(记者 张丽坤

何齐银:用脚步传递温暖

在志愿服务的星辰大海中,总有人以萤火之光点亮人间星河。何齐银,这位扎根吴忠市红寺堡区的“公益行者,用22年如一日地坚守,在移民新城里书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2024年寒冬,一则血库告急的消息牵动人心。当紧急通知在社区工作群闪烁时,何齐银当即放下手头事务,驱车奔赴献血点。400毫升热血汩汩流淌的瞬间,记录下他人生中第22次挽袖救人的温暖时刻。这抹鲜红,恰似他炽热的公益初心,在寒风中升腾起生命的温度。

自2017年加入吴忠市红寺堡区侠客行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何齐银便将自己化作连接希望的桥梁。“他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总能温暖最需要帮助的人。”服务中心负责人徐海侠这样评价。七年间,何齐银的足迹遍布红寺堡区5个乡镇的沟壑梁峁,带领专业团队为特殊群体开辟出一条“爱心通道”——从定期为残疾人士理发按摩,到为孤寡老人建立健康档案;从改造居家无障碍设施,到链接企业捐赠价值逾百万元的物资;这支由他组建的“流动医疗队,用听诊器丈量人间冷暖,用银针编织希望经纬。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何齐银创新打造“造血式帮扶模式。他化身就业“红娘,累计促成58名残疾人及家属稳定就业,让20个贫困家庭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蝶变。当受助者含泪致谢时,他总用憨厚的笑容回应:“我这身板肉多,多跑几趟就当健身了。这朴实的话语背后,是无数个清晨踏着星光出发、深夜披着寒露归家的身影。

面对环保新课题,何齐银又变身“绿色先锋。他独创的“积分超市在社区掀起垃圾分类革命:精心设计的漫画手册让环保知识“活起来,积分兑换机制使环保行为“热起来。从田间地头到居民院落,他带领志愿者团队清理垃圾近百吨,开展环保宣讲50余场,将生态文明的种子播撒在黄土高原的沟沟坎坎。

七千余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上百人的公益队伍孵化,二十余个家庭的命运改写——这些数字勾勒出的,是一个普通志愿者用生命丈量责任的轨迹。当“红寺堡区劳动模范和“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的奖章在胸前闪耀时,何齐银依然奔波在乡间小路上。(记者 张丽坤

青铜峡市古峡禁毒帮困志愿者联合会:用大爱点亮希望之光

2009年的春天,当李小平看到身患残疾却坚持帮扶他人的自治区自强模范姜中云时,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紧握话筒讲述公益故事的模样,在李小平心中种下了信念的种子。十余载春秋流转,这位曾经的社区热心人,如今已成为带领2000余名志愿者的公益领航者。2011年,他发起成立宁夏首家公益禁毒社会组织——古峡禁毒帮困志愿者联合会,将人生化作一团炽热的火种,照亮了无数迷途者的归家之路。

“我要感谢古峡禁毒帮困志愿者联合会的无私帮助,正是这份支持,才让我的家庭得以保全……”3月4日,在青铜峡市青铜峡镇同进移民村,回族青年李某紧握李小平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三年前,李某因涉毒导致家庭陷入困境,孩子面临失学。李小平带领团队三天内完成“爱心接力”:协调学校减免学费、联系妇联提供生活补助、对接企业安排公益岗位。如今李某不仅成功戒断毒瘾,更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这样的故事在联合会帮扶档案中已有60余例,各族群众在这里真切感受到“石榴籽”般的温暖。

“家人们看看这个冰糖,这可不是普通的糖!”在一直播间里,曾经的涉毒人员马某现身说法,用颤抖的双手举起毒品模型。古峡禁毒帮困志愿者联合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方式,传播禁毒文明理念。线上邀请曾经涉毒人员通过快手、抖音平台,网络直播讲述自己涉毒的落魄以及戒毒后重新开启的人生,另外邀请网红主播担任联合会禁毒宣传大使,广泛宣传禁毒知识。线下,禁毒文艺大篷车更是走遍吴忠市103个村居。

清晨的黄河岸边,220名黄河卫士正在开展净滩行动。10岁的小志愿者王佳慧踮着脚尖将塑料瓶装进环保袋,她的父亲曾是联合会的帮扶对象。“李叔叔教会我们,守护黄河就是守护未来。”十年来,这支队伍累计清理河道垃圾2万余方,开展环保培训23期。

14年来,700余场活动覆盖22万人次,全市戒断三年未复吸率高达98%。七年坚守“99公益日”,442个温暖包照亮城乡困境儿童的冬天;微心愿认领墙上,120张心愿卡化作少年们灿烂的笑颜;雷锋车队十年如一日,3700余名考生在爱心送考中奔赴人生考场……

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是古峡禁毒帮困志愿者联合会志愿者们用脚步丈量出的平安答卷。

十四年风雨兼程,从禁毒帮困到生态保护,从文化润疆到应急救灾,古峡禁毒帮困志愿者联合会的志愿者们用平凡之躯筑起不平凡的精神丰碑。正如李小平常说的:“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一点点。”(记者 冯荣

吴忠市“税务暖阳志愿服务团队:聚志愿微光 筑税惠长虹

在吴忠市,一支身着“税务蓝”与“志愿红”的队伍穿梭于城乡之间,用四载光阴编织出一幅幅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温暖画卷。吴忠市税务局的“税务暖阳”志愿服务团队,以政策为笔、以情怀为墨,书写着新时代的雷锋篇章,让“税力量”化作滋润民生的涓涓细流。

3月4日,“税务暖阳”志愿服务团队的税务干部带着最新整理的《助残惠企政策指引》走进吴忠市三羊纺织有限公司的车间,为企业讲解残保金减免等优惠政策,征求企业需求意见,帮助企业答疑解惑并送上“红利账单”。“去年减免的13.6万元残保金,让我们能多安置5名残疾员工。该企业负责人顾旭抚摸着“红利账单感慨道。

这样的精准服务已覆盖全市37家福利企业,累计减免税费超千万元。

走进吴忠市利通区办税服务厅,细节处处彰显暖心:低位服务台的高度刚好适配轮椅,盲文版操作指南摆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手语服务窗口的电子屏实时滚动政策要点。正在“关爱专窗”办理业务的听障人士张先生,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个人所得税汇算申报。他用手语比划道:“以前总要家人陪着来,现在自己就能搞定,感觉很独立。”

那竖起的大拇指,正是对无障碍办税服务体系的最佳褒奖。“税务暖阳志愿服务团队的负责人杨磊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税务+残联+社区”协作机制,推动税惠政策从“纸上”落到“账上”,让更多残疾人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破障前行”。

青铜峡万亩葡萄园里,一场特别的直播正在进行。“家人们看!这串‘蓝宝石酿出的不只是美酒,更是乡村振兴的甜蜜事业。大学生主播马莉娜的镜头里,果农老赵正用手机开具数电发票。税务青年与高校学子组建的“助农智囊团,已开展42场助农直播,带动农产品销售230万元。创新的“1+6+N服务模式,如同葡萄藤蔓般延伸至全市79个行政村,让税惠春风吹绿了田间地头。

在“兰花利税服务驿站,75岁的“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正与青年税务干部研讨社保费矛盾化解方案。这个服务驿站,已成为联结28个社区的税费服务枢纽,而“小桔灯公益阅读项目更点亮了2万余人次的求知之路,8000多个家庭在“税月书香”志愿服务中传承文明。从早茶文化节的税宣茶座到特殊教育学校的税法课堂,213场志愿服务活动如同繁星,照亮了“志愿之城的每个角落。

数字见证初心:9020户次精准服务、114项难题破解、4300户“非接触式办税辅导…这些跃动的数字背后,是“政策找人机制下送出的1.2万份定制化“幸福账单,是30场税费体验活动中收集的368条“金点子,更是100%满意率铸就的为民丰碑。

如今,“税务暖阳已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这支新时代的“雷锋团队,正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浩荡东风里,续写着“人民税务为人民的壮丽诗篇。(记者 冯荣

“百协聚光”公益志愿行动:山海情深,志愿行动点亮盐池

3月4日,盐池县中心敬老院内洋溢着温馨与感动。志愿者魏子淳手捧蛋糕,轻轻为年过八旬的独居老人高子彦戴上生日帽。“高爷爷,祝您生日快乐!”伴随着志愿者们的祝福歌声,老人眼中泛起泪光,激动地说:“这么多年了,第一次有人给我过生日,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这一幕,正是“百协聚光”公益志愿行动中无数暖心瞬间的缩影。

“百协聚光”公益志愿行动于2024年由福建省第十三批援宁工作队盐池县工作组联合团盐池县委共同实施。两地牢记协作初心,以“党政关注、社会急需、青年能为”为切入点,着眼一老一小、移风易俗、文明出行等社会公共事务,广泛联系、吸纳、引导闽宁两地百余家社会组织,创新开展“百协聚光公益志愿”行动,用心用情拓展志愿行动覆盖面,续写新时代“山海情”的感人篇章。

“百协聚光”公益志愿行动以护成长、助残弱、暖人心、照出行、映新风为抓手,多维度传递城市温暖。目前,为困难青少年提供亲情陪伴、课后辅导等服务80余次,开展集体生日会、红色研学等活动50余场次;为困难老人开展健康义诊、公益摄影等服务20余场次,举办爱心义剪、集体生日会等活动60余场次。针对新就业群体,开展爱心剪发、免费体检等关爱行动30余场次,此外,制定文明出行方案,为110名无违章出租车驾驶员发放文明出行礼包,以文明之举绘就城市温暖底色。

近日,盐池县麻黄山乡的乡村小学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志愿者朱旭正蹲下身,耐心地为一名小学生调整拍照姿势。“来,看镜头,笑一笑!”随着快门声响起,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被定格在画面中。他常常鼓励孩子们:“只要努力学习,将来你们也能走向更大的舞台。”

朱旭是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同时也是“百协聚光”公益志愿行动的积极参与者。自2024年5月以来,他负责的公益摄影活动已为26个村(社区)的1300名老人和学生免费拍照,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珍贵瞬间。他常说:“公益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需要更多人参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截至目前,“百协聚光”公益志愿行动已联系盐池县志愿者协会、盐池县慈善总会、盐池县青年企业家协会、福建援宁盐池工作组(专技)、石狮市青商会等两地社会组织百余家,吸纳青年志愿者200余名,累计开展活动240余场次,惠及盐池县6000余人次。

团盐池县委书记杨靖启表示,下一步将以“百协聚光”公益志愿行动为依托,持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将关爱触角延伸至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重点聚焦失能、重病、重残、高龄独居的特殊困难老年人,以及因家庭突发重大事故或变故而陷入困境的青少年,为他们提供精准化、常态化的帮扶服务。同时,针对农村地区老人,将深入乡村开展“送戏下乡”“送菜下乡”等活动,为老人送去文艺演出、皮影戏放映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切实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见习记者 周志敏

相关推荐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