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黄河滋养的塞上沃土,吴忠的有志青年们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故土的深情。他们褪去都市霓虹的浮躁,将目光投向家乡的阡陌巷陌。他们之中,有人带着电商经验回乡,在枸杞地里架起直播设备,让红色果实乘着数字浪潮走向全国;有人在盐池滩羊合作社里钻研生态养殖,用科技为传统牧业注入新生机;有的成为非遗传承人,用一针一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千年驼铃声在指尖重新流淌。
他们深知,故乡的星空或许不如城市璀璨,但脚下这片故土正迸发着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如今,这些年轻的新农人正踏浪弄潮,以青春热血泼墨不负韶华之卷;这些年轻的耕耘者也执笔为犁,凭文化基因写意乡村振兴蓝图。
龙门村有个“鹅姑娘”
未见其鹅,先闻鹅声。4月15日,位于青铜峡市叶盛镇龙门村的红红家庭农场,门口的狗叫声“引燃”了鹅群,鹅发出嘹亮的嘎嘎声,农场里顿时喧嚣起来。
“你们听这叫声,这是它们饿了,我得去给它们撒点吃的。”鹅棚旁,“95后”农场负责人司雪熟练地拎起盛满玉米粒的饲料桶,向大鹅们走去。
投喂食物、捡拾鹅蛋、查看生长情况……这些活计对于司雪来说,早已驾轻就熟。然而,谁能想到,七年前,这个娇滴滴的城里姑娘,提及大鹅,首先想到的是东北特色菜铁锅炖大鹅。
2017年,司雪与丈夫萌生了发展养殖业的想法,并最终确定养大鹅。然而,因为养殖经验不足,技术不成熟,第一批购入的小鹅苗几乎“全军覆灭”。时隔多年,回忆起当初的场景,司雪还是记忆犹新,她说:“看到成片的小鹅苗死去,心里很难受。也曾想过放弃,但又想,自己还年轻,失败了大不了从头开始。”
随后,司雪又购买了新的一批鹅苗,在她耐心地呵护下,这批小鹅苗成活率达到了70%以上,这给司雪的创业带来信心。为了养好大鹅,司雪四处请教有经验的养殖户,跟着养殖培训班学,跟着兽医学,跟着网络学,渐渐地她能解决大部分鹅的生病问题,鹅的成活率提高了。
2018年,司雪成立了青铜峡市红红家庭农场,养殖大鹅近5000只。多年的坚持和探索,终于成就了司雪的“养鹅达人梦”。随后,她又注册了“塞上鹅姑娘”的商标,打算通过打响品牌,让更多人吃上她家的大鹅和鹅蛋。
除了线下销售,每天喂养结束后,司雪就化身网络达人,将自己的大鹅介绍给更多的人。当天,头戴“鹅姑娘”头饰的司雪熟练地用手机直播,“每天,大鹅们都会成群结队在鱼塘里游泳嬉戏,将自己清洗干净。还有,我家的鹅蛋既大又新鲜。有喜欢的宝宝们,可以下单购买。”随着司雪的解说,直播间的人气不断攀升,观众们纷纷下单购买。
逐渐走上正轨的司雪没有忘记回馈社会。2023年,她全程免费帮助指导青铜峡市瞿靖镇尚桥村发展养鹅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她还教授村民养殖大鹅的经验,让更多的人掌握养殖技术。她的勤奋和努力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创业致富带头人、巾帼奋斗者……众多荣誉扑面而来。“农村自有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从家人的不认同到全力支持,这一路走来,虽然辛苦但收获满满。”司雪说。
“这些年,我们是目睹了司雪的创业历程。现在,她不仅仅是我们村的‘养鹅达人’,在整个青铜峡市都很有名。今年,我们也计划扩大村里的养鹅规模,让司雪来管理养殖场,带领更多的村民走上产业致富路。”龙门村党支部书记陈开春说。
鱼塘里的鱼儿、天空中的鸽子、圈舍里的羊和骆驼……在红红家庭农场,司雪将养殖玩出了花样。“依靠养殖,我还想将休闲垂钓、研学游等项目加进来,延长产业链,让更多的人能走进龙门村体验游玩。”司雪说。
敢叫“荒山”披绿装的西北汉
又是一年春正浓,苹果枝头花欲绽。
当天,在吴忠市鑫源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苹果种植基地,雪白的梨花竞相开放,露红期的苹果花含苞待放,仿佛铆足了劲为丰收蓄势待发。连片的果林郁郁葱葱,犹如跨入了一个生态和谐的绿色世界。
“在这种荒地下种活一棵树,确实不容易啊。”站在果林前,该公司负责人牛春感慨万千。
2013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的牛春,带着对家乡热土的眷恋,毅然决定回乡创业。他说:“干旱、缺水、风沙大、技术人才短缺,一开始,就遇到了不少困难。但这,并没有阻止我做好农业种植的决心。”
治沙防沙、植绿增绿,不能蛮干,要因地制宜、科学施治。如何让小树苗在“种草不长,栽树难乘凉”的土地上扎根,牛春绞尽脑汁。随着对原有的土地进行平整、深翻施肥改良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又通过全滴灌控制系统、精准化施肥等现代农业技术,牛春打造了4000亩标准化苹果种植基地,昔日的荒山逐步变为了瓜果飘香的“金山”,结出的苹果甜度高、水分足、口感醇,深受消费者欢迎。
当传统农业“撞上”现代科技,田间地头有了新变化。牛春说:“在种植过程中,我们还通过与宁夏农科院、北方民族大学等合作,设置土壤改良和病虫害防控试验田,开展技术研究,让试验田块的土壤有机质提高了5%,土壤PH值降低了20%。此实验所用的技术适用于周边盐碱地,为周边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做农业很苦,但因为热爱,牛春干劲儿十足。随着宁夏鑫源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年加工储存8000万斤苹果项目的推进,一座现代化果品冷藏库正在加紧施工中。
从种植端到消费端,一条现代化产业链加速成形。牛春说:“项目主要建设果品气调冷藏库34间、果品自动分选包装生产线区、果品集散物流中心及销售中心,并配套建设办公生活区等,预计年底项目建设完成。届时,可促进苹果产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收入,拓宽农民就业,一举多得。”
自身发展的同时,牛春还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发展模式推广,奔走在助力苹果产业健康发展的路上。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开展“苹果高标准种植管理技术落地”相关培训15场次,培训人数达500余人,其中专门针对种植农户开展了农民技能培训班,培养了10余名农民技术工,从理念和实践能力上提升了农户的技术水平。在该公司已经工作九年的农民张怀忠就是其中之一。他说:“这些年,跟着牛总学种植苹果的技术。以后,我准备承包土地,种植苹果,让腰包鼓起来。”
站在苹果树林,脸色黝黑的牛春扶着果树说:“种植果树,不但产生经济效益,而且还改变了生态环境,儿孙会因此受益。能学以致用,为家乡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尽一份力,这就是我返乡创业的初衷。”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征程中,越来越多“新农人”耕耘在乡村一线。“新农人”带着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逐梦广阔农村,建功希望的田野,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吴忠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占华说:“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今年,我市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培训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2.1万人,评定高素质农民职称50人以上,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建设家乡”“带领更多人富起来”等话语,是司雪、牛春的奋斗动力。作为新农人,他们勇做乡村振兴主战场中的建设者,在田间地头,不负使命、奉献青春,继续带领广大村民,奔向更大的幸福。这些新农人不仅是传统农业的传承人,更是现代农业的开拓者,他们用新的观念、技术、产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当下,实现这些新农人的持续赋能,不仅需要理想信念加持,更需要政府搭台、政策吸引,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记者:丁宝萍 王思远 见习记者:张凯熙
见习编辑:高亚萍 校对:马宝勤
审校:何磊
审核:毛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