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位置:首页 >城事
文化中国行|南北非遗在黄河之滨“碰”出火花!

温婉细腻的扬州弦索,豪迈奔放的宁夏小曲,一场跨越千里的非遗“对话”,在黄河之滨激情上演。

7月4日至5日,“扬州弦索牵丝路·古峡小曲溯漕河”江苏·宁夏曲艺交流展演分别在青铜峡市举办。本次展演由江苏省曲艺家协会、宁夏曲艺杂技家协会主办,以“南北文化交融、非遗传承创新”为主题,为观众奉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曲艺盛宴。

7月4日,在青铜峡市古峡小剧场,扬州市曲艺研究所副所长、一级演员刘芓君以一曲扬州清曲《沿湖渔歌》拉开展演序幕。这首曲目生动展现了扬州沿湖村从偏僻小渔村到如今翻天覆地变化的故事,韵律清扬,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刘芓君说道:“扬州清曲历史悠久,对许多小调、戏曲、曲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其音乐源头正是扬州清曲的《鲜花调》。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演,为宁夏观众带来别样的艺术体验。”

扬州清曲至今有六百多年历史,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初因不化妆表演,又无说白的纯粹“清唱”得名。演唱时以四胡、二胡、琵琶、月琴、檀板、瓦碟、酒盅等乐器伴奏,南北交融,雅俗共赏,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代表性民间曲种之一。

7月5日,在青铜峡市银河广场,来自扬州市曲艺研究所的艺术家们为观众呈现了扬州清曲、扬州弹词、扬州评话等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扬州小巷》的吴侬软语余音绕梁,《运河上的船娘》摇曳生姿,《武松》选段更是评话经典,演员出神入化的表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宁夏本土的艺术家则以高亢嘹亮的宁夏花儿、诙谐生动的宁夏数子、朴实真挚的宁夏小曲回应。在轻快的笑声中,让观众感受到非遗文化的当代脉动。市民雷爱艳说道:“太精彩了!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扬州评弹,今天现场听到,配上宁夏的花儿和小曲,感觉特别奇妙。”

当江南水乡的丝竹雅韵碰撞西北大地的粗犷民歌,不仅是曲种的交流,更是文化的交融。扬州市曲艺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马伟说道:“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加强吴忠与扬州两地曲艺的交流互鉴,培养更多‘创演’人才,推动文化艺术高质量发展。”

南北非遗在黄河之滨“碰”出了灿烂的火花,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记者:邹丽 见习记者 周志敏

编辑:马静雪 校对:邵玉璐

审校:何磊

审核:马中雪

责编:马静雪

相关推荐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