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看吴忠app

微信

吴忠官方微信

微博

吴忠官方微博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一群人和一群牛的不解之缘

  打开搜索引擎,搜索利通区马莲渠乡,词条是这样介绍的:牛羔羔、草腰腰、老板多如猴毛毛……  

  马莲渠乡的养殖历史由来已久,自上世纪80年代末,该乡便有“人均一头牛”的美誉,老一辈人靠着日积月累的观察和琢磨,硬是总结出了一套养牛的经验和办法。就这样靠着一辈辈的言传身教,马莲渠乡的养殖传统和丰富的养殖经验延续至今。  

  2020年初,马莲渠乡汉北堡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凭借该村深厚的养殖基础,成立了优势互补的众犇互助式养殖志愿服务队,村里的党员、致富带头人、养殖大户、兽医都自发参与进来,昨日的“邻里互助情”升级成了今日的“志愿者之爱”,让这份“不是亲人胜亲人”的情感更显珍贵。  

  众犇,顾名思义,就是一群人和一群牛的不解之缘,拥有970户、3157人的汉北堡村,从事肉牛育肥的多达340户、1200多人,全村肉牛存栏量6000余头,每年购入卖出的牛犊、成牛更是多达10000多头,其中,贩养能力突出的养殖户还有个别致的名字——养牛经纪人。他们养殖经验丰富、思维灵活,能捕捉市场风向,并第一时间发布牛市买卖信息、进行双向对接,解决了汉北堡村养殖户市场信息闭塞、不善交易的问题。

  众人拾柴火焰高。汉北堡村互助友爱这一良好民风代代相传,过去道路不便,科技不够发达,养殖户们谁家的牛生了病、母牛生犊,邻里间都会互相帮助、施以援手。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乡村道路日益通达、科学技术日渐普及便利,汉北堡村养殖户们的养牛方式也更加现代化和科学化。从品种选择、科学喂养、培育技术到饲养管理、疾病防治,众犇互助式养殖志愿服务队主动当起了村民科学养殖的领路人,微信群里发布科普信息、敦促群众按时防疫、不定期走进牛区问诊,主动把服务送上门,该志愿服务队的志愿服务活动成了养殖户们交口称赞的一桩乐事。

  截至目前,马莲渠乡奶牛存栏4400余头,肉牛饲养30000余头,每头牛净利润可达2800元以上。马莲渠乡“产业+志愿服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依据产业特色开展辅助式志愿服务活动,在使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将互助友爱、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尚带到群众身边。(通讯员 马靄)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无评论

请先登录

取消
确定

最小化

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