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吴忠市利通区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富民产业创新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村民收入得到新提升,乡村振兴呈现新图景。
昔日的利通区马莲渠乡巴浪湖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村“两委”经过深入调研,结合村情实际,以“党建引领,党工共建,村企联建”为着力点,盘活闲置校舍资源,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村企联建+村民入股模式,让“共富工坊”一头连接农户,一头连接市场,从业村民年人均收入增加4万元左右,村集体增收5万元左右。如今工坊二期项目已经投入使用,订单也日渐增多,饺子、夹板、麻花、酱香鸡等特色食品成为集体共富“金钥匙”,把妇女们的“好手艺”变成致富的“好产品”。
“我们要抢抓机遇,迎合消费市场新需求,打造直播间,让‘共富工坊’的香味飘到千家万户。”利通区马莲渠乡巴浪湖村党支部书记马海凤依旧干劲十足。
利通区围绕“六特”发展目标,深挖本地资源优势,在金积镇芦沟闸村持续整合蔬菜产业等优势资源,将园区建设成集设施农业、休闲、蔬菜、特色种植采摘于一体的现代产业融合园区。
3月3日,走进产业园内,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温室大棚格外显眼,室外虽然春寒料峭,大棚内却是绿意盎然、果实累累,走进种植户刘华的温室大棚内,豆角、小番茄、辣椒等蔬菜已经挂满枝头。“我种了16棚番茄,目前已进入采收期,每棚产量可达12000斤,今年的价格比较好,预计每棚收入7万元。”刘华说。芦沟闸村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累计改造升级设施温棚85栋,其中改造建设高标准、智能化日光温室36栋,拼设施也要闯销路,村“两委”带头考察外地市场,聚焦“产、供、销”体系建设,让本村的设施果蔬第一时间抢占市场。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享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一村一品”休闲农业产业示范村称号的牛家坊民俗文化村早已声名在外,将农耕文化、老街记忆等文化元素融合进农村发展。“每到节假日,牛家坊就会举办各种特色活动,来我们民宿住的客人也都会听我讲牛家坊这些年的变化,心里也很自豪。”“荷间坊”民宿负责人何涛说。乡村别院、吴吃堡城、哈哈乐园、夜市美食街……从白天到夜晚,逛吃牛家坊成为消费者休闲游的“任务”主线。“我们很喜欢‘半里街’的墙绘,适合我们拍照打卡发朋友圈,前面还有吴吃堡城,夜景也很漂亮。”来自银川的游客王晓楠说。
近年来,牛家坊民俗文化村利用紧靠吴忠都市圈的优势,按照“党支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旅游业,全面构建要素集聚、功能完备、多元发展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体系,示范性地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旅游激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振兴之路,实现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休闲农业产值达2亿元,增加村集体收入236万元,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500余人,辖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200元。
记者:铁琴
编辑:王艳蕊
审校:何磊
审核:毛海涛